2006年,“家电孤儿”一词仍然是业内的流行语,而“家电孤儿”的诞生就在于行业日渐提高的品牌集中度。有关专家指出,对于消费者来讲,品牌更迭和品牌集中度的提高是喜忧参半的事情:品牌集中度越高,产品的质量、品质、售后服务越有保障,但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家电孤儿”,在目前国家相关法规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选购家电时应注意自我保护,不为超低价格和过度承诺所迷惑。
大家电领域寡头垄断初显
记者查阅了5年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02年城市家电消费市场调查研究咨询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家电品牌拥有率分散,集中度有待提高。该报告指出,从我国家电行业的生产开发能力上看,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宗耐用家电产品已经明显供大于求,品牌数量相应减少,市场逐渐形成全国性品牌和地区性品牌共存的态势,但很少有品牌达到20%的市场占有率,市场集中度最低的产品主要有空调、热水器、家庭影院等。到2006年,随着行业领先品牌扩张对区域性小品牌生存空间的挤压、品牌家电企业多元化经营策略的实施、激烈竞争导致的利润下降和大资本的介入,我国家电市场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大家电领域,寡头垄断形态初露端倪。
而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市场处2006年对全国345个城市2000余个零售网点的月度监测数据分析,在传统大家电领域,除液晶电视热销所引起的彩电品牌略有增加外,整体状况基本呈现出一种品牌逐步减少的特征(见表1),且大家电品牌市场占有率的集中程度远远高于小家电,排名前20位的品牌市场占有率之和高于95%。
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的冰箱市场上,从销量前15位的品牌来看,其市场占有率已接近总体市场,说明要想在冰箱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杀入市场销量前15名,否则就处在被淘汰的边缘;洗衣机市场品牌集中度较上年也有所提高(见图1)。
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空调监测范围内,2006冷冻年度又消失了17个品牌,空调品牌数目由2005年度的69个降到2006年度的52个(见图2)。国家信息中心市场处处长蔡莹认为,2006冷冻年度品牌竞争的结果说明品牌集中度提高和品牌淘汰并存的局面不仅成为现实,而且这种趋势还将延续到2007冷冻年度,在竞争综合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2007冷冻年度,18个市场份额低于0.01%的品牌有可能出局。今后几年内,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的双重压力下,空调企业整合并购的速度可能会加快,传统一、二01%的品牌有可能出局。今后几年内,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的双重压力下,空调企业整合并购的速度可能会加快,传统一、二线品牌的划分将难以准确描述整体品牌竞争状态,空调行业前10名的位置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不过,在大家电中,近两年风头正健的平板电视特别是液晶电视则呈现出了参与品牌多、市场占有率相对分散的初级竞争态势。清华同方等一些传统PC企业利用技术、上游资源优势也加入了竞争,并在局部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同时各品牌市场占有率差距相对较小,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年液晶电视排行前20位的品牌中,前后两个品牌的占有率之差大致在0.5%左右(见表2)。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等离子彩电市场呈现出马太效应,掌握等离子彩电核心技术的日韩企业市场占有率一路攀升,松下、日立市场累计占有率接近50%。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副总经理叶平认为,在技术引领市场的时代,2007年等离子彩电市场的品牌集中度会继续上升,但是随着国产品牌长虹等进军平板彩电上游领域,等离子彩电市场由日韩企业垄断的格局将会被打破。
小家电品牌集中度提高
生产集中度不高制约了我国小家电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小家电行业处于一个品牌多而杂、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不充分、强势品牌稀缺的状态。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小家电生产企业共有5000多家,除个别种类之外,其他如电磁炉、电水壶、电热水器、电熨斗等排在行业前4位的品牌市场占有率之和远低于50%。小家电企业大多属于小投入、小规模生产,因此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跟风模仿严重,这就给大型家电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进入机会和成长空间,海尔、格力、美的、TCL等早在几年前就已对小家电行业发力。强势家电品牌的涉入,促使小家电行业重新洗牌,品牌集中度也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见表3)。
如一直被视为家电领域最后一块“蛋糕”的烟灶市场,2004年到2006年,有很多品牌进入其中,不乏实力强大的冰箱、洗衣机、空调厂家,使2006年吸油烟机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家对噪声值的限制、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加强,以及众多有实力厂商对质量监控和售后服务的进一步完善,都对杂牌形成了巨大的销售压力。而且从2004年开始的原材料涨价也让实力较弱的企业吃不消。2006年一年的鏖战证明,烟灶这块“蛋糕”并不好啃。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吸油烟机市场有392个品牌,而2006年减到了315个;2005年燃气灶市场有353个品牌,2006年仅有302个。在近年来走势平稳的吸尘器市场,进入2006年以后品牌集中度相比2005年又有所提升,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有所加强(见图3)。以前是飞利浦、伊莱克斯、三洋、LG等洋品牌凭借超强的综合实力以及先进的技术占领了高端市场,而以海尔、龙的、美的等为代表的国内品牌在中低端市场展开竞争,但从2006年的市场走势来看,这种竞争格局有所改变,以飞利浦为首的洋品牌已触及中低端市场,土洋之争全面展开。
与其他小家电产品有所区别,近几年电熨斗市场品牌集中度经历了下降又反弹的过程。从2001年到2004年,这一市场的品牌集中度持续下降,到2005年开始反弹,2006年继续上升(见图4)。品牌集中度下降反映了这一市场进入者增多以及国产品牌力量逐渐增强,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而品牌集中度上升,则是市场前三位主导品牌占有率提升的结果。同时消费者会越来越注重品牌、功能、质量、外观设计等,对产品要求的提高也进一步削弱了杂牌的力量。但国产品牌在2006年提升有限,不少品牌依然依靠低价来打市场,品牌形象、产品设计、竞争策略等方面仍然有待提高。
品牌集中利于市场良性运行
蔡莹预计,2007年的品牌集中度变化将体现为:大家电品牌淘汰加剧的状况不太可能出现,但市场占有率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大部分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真正的淘汰赛会在2008年以后出现,小家电的市场环境可能会更加残酷。另外,由于部分传统大家电企业的介入,企业并购的情况有可能成为小家电业的普遍现象,因此,对众多小家电企业来讲,2007年将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年度。
从2006冷冻年度空调市场品牌竞争的态势分析,生产企业已经将竞争内容逐步从简单的价格竞争扩大到包括产品技术、性能、质量的提高以及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品牌价值的体现等多个方面。2006冷冻年度空调产品外观设计改变带来的彩版风潮说明不少企业已经将自身产品同消费者的审美观念结合在一起,人性化、时尚化、家居风格一体化的要素开始向生产、销售领域渗透。国内企业在经过残酷的淘汰洗礼和严峻的市场考验后,将形成竞争品牌逐步减少、整体竞争水平不断提高的基本特征,生产企业将调整营销策略,同时竞争内容也将逐步偏离价格范畴,更多地集中在资金链、供应链、渠道维护建设、内部管理和技术提升上,资本、融合、兼并、多渠道经营将成为今后业内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 叶平认为,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市场容量的饱和犹如一柄双刃剑,在增加厂商生存压力的同时也加速了行业的整合,市场品牌集中度逐年上升,强势品牌脱颖而出。龙头企业的出现意味着行业有了领导者,能更好地将市场做大,保证行业的良性竞争环境。
相关链接
理性选购避免“家电孤儿”进门
不断趋高的品牌集中度使品牌淘汰成为行业近年来的一种常态,“家电孤儿”的产生在所难免。按国家“三包”规定,如果生产厂家倒闭或者消失,销售商必须承担起产品维修的责任。但从各地消协组织接到的投诉看,这些规定在实际执行中经常出现问题,一些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悄然退市,消费者遇到产品有质量问题时,厂家与商家互相推诿,给消费者维权增加了难度。
针对不断出现的“家电孤儿”,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才是躲避陷阱的关键。
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消费者只有提供经营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消协才能够受理投诉,如果企业倒闭,消费者就只能找经销商理论。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消保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国家“三包”政策规定,销售者与生产者、销售者与供货者、销售者与修理者之间订立的合同,不得免除“三包”责任。而生产厂家在停止生产某种产品后5年内,依然要保证供应“三包”所规定的零配件,即使厂家倒闭了,经销商也不得以不能提供零部件或维修点不存在为由推卸维修责任,而应寻找其他替代零部件或委托其他维修商进行修理。
此外,针对市场上不时出现的低价“跳水”现象,专家提醒说,消费者要当心被忽悠。商家表面上“赔本赚吆喝”,其实可能有抛售品牌倒闭产品的猫腻。因此,消费者不要一看到诱人的“低价”就迫不及待地想抢购,其实低价可能就是一些企业永远告别家电市场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