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金烨 特约记者王超萍)连日来,一到夜幕降临,赤岸镇赤岸二村灯光球场就灯火通明,一群妇女随着一首首优美的歌曲,翩翩起舞,这是赤岸二村村民每天晚上的必修课——跳舞健身。
为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赤岸镇着力弘扬历史文化,发展农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采取“政府出资、村民出力、社会共建”的办法,对全镇范围内的古建筑,如雅端村的容安堂、毛店村的和济堂等进行了维护修缮。同时,积极组织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古月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名胜,朱丹溪墓、乔亭蟹钳古墓、冯雪峰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赤岸镇还把廉政建设同农村历史文化相结合,先后挂牌成立了冯雪峰故居、朱一新纪念馆、朱丹溪陵园等3个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进一步拓展历史文化内涵,该镇还被评为了省历史文化名镇。
为让广大的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接纳文化、创造文明、享受生活,该镇积极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在全镇66个行政村中都建起了灯光球场,设立了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电视电脑室、老年活动中心等,有的村还购买了10余件健身器材,建立了健身路径,使广大群众学习有场所、娱乐健身有去处。
为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赤岸镇还鼓励各行政村成立文艺队伍和体育活动队伍,积极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并对文艺骨干和体育辅导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带领村民开展活动的本领。2006年11月底,该镇组织开展了农村文艺队伍才艺展演,花鼓、木兰扇、舞狮、健身操、花枪、锣鼓等多支队伍参加了展演,深受群众喜爱。如今,参加文艺活动成了赤岸群众不可缺少的休闲、锻炼、娱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