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节假日兴起的历史渊源,放眼中外无不相同,节日的设立除了以一些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或纪念历史人物外,大多数节日的设立都是为了祭祀活动而流传下来的,从很多传统的节日都是与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相连就可以得到有力的佐证。由此可见,传统节日的设立不仅仅寄托着人们的精神需求,还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一种渴求。越是特别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节日在人们心目的地位越重要。那么,能不能说现在传统节日的淡化是物质生活的提高而造成的呢?
对于节日被越来越淡化的这一现象,众说纷纭来形容,答案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现代人缺乏了对节日的仪式感,减少了人们对节日的情感寄托。如果用经济学的角度看,主要是过节的成本过高以及过节消费的不经济行为造成的。也就是说,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了对物质生活的一般需求后,表现在消费上更为理性,特别是过节期间大吃大喝引发的过度消费让更多的人不再接受,他们更愿意把过节当成一次闲暇来享受。
不能忽视的是,在现代传统节日无论在过节的形式上,还是表现的内容上都是不经济的,带来很大的无谓损失。以中秋节为例。中秋节里离不开相互赠送月饼,这样就会带来月饼消费过剩。我们知道,月饼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准确地说它是中秋节里衍生的特殊礼品,它与日常消费的面食制品有别,再加上受到保质期的限制,其有效的消费时间也就在过节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集中消费也仅仅在中秋节里的两三天里。所以,每年中秋节过后,月饼的价格不仅会一落千丈,往往到最后无论价格多低,也无人问津。所以对于月饼生产厂家而言,虽然因中秋节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但不能不看到的是月饼的生产周期如此之短,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南京冠生园就是因为使用陈年月饼馅,被媒体曝光后受到公众置疑而引发了一场信誉危机。对于居家百姓来说,同样也会带来巨大的浪费。由于很多月饼是当作礼物赠送的,你送我,我送你,送来送去,最终失去了消费的价值,变成了垃圾。
与此同时,在过节的名义下,许多消费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消费,或者说是一种浪费性消费。比如许多人海吃海喝,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过节时的请客吃饭竟变成了一种受难。还有一种消费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每每过节时,人们总是突击消费或是超前消费,大量地购买粮油肉食品,瓜果梨桃无一例外,不管是必需与否,总之,在过节的大潮中,一应俱全地购买,很多食品往往都是吃一半扔一半,不仅损伤了胃,更重要的是造成无谓的损失。如果把每家每户每个节日里过度消费带来的浪费作一统计的话,肯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如果说这些损失是有形的话,无形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比如说,每到过节前十几天和过节后十几天,人们无心工作,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再加上国家规定节假日里加班加点必须加付三倍以上的工资,这些无疑加大了过节的成本。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种无谓损失。
由此可见,传统的过节方式必须进行改进,留住传统的节日,惟有让它真正成为人们的精神享受,它才能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