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来,家住北京市四环的张大妈上菜场买菜时,都习惯性地带上了一个环保布袋,但菜场商贩还是扯了个塑料袋装肉,张大妈没说什么就接过了,心里高兴多存了个免费塑料袋装垃圾。“没觉得有‘限塑令’这回事啊,菜场该给袋还是照给啊。”张大妈说,一趟下来,她布袋里装着四五个塑料袋回家了。
自2008年6月1日,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联合出台《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一《办法》颁布后,我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都必须淘汰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并且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这一《办法》实行近半年后,笔者探访了它的实施效果。
菜市场:布袋并未取代超薄袋
“从我们调研和各地报送情况看,大中城市的商品零售场所基本做到了按照国家标准采购和销售塑料购物袋,并对它明码标价,实行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使用量下降了80%。”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据该负责人介绍,全国超市“限塑”效果最为明显,比如沃尔玛全国106家门店塑料袋用量平均减少八成以上,上海市农工商超市以前每天用去约100万个塑料袋,而现在用量不到10万个,下降了90%。陕西、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安徽等省份塑料购物袋减少量平均在75%以上。
但“限塑令”在集贸市场、菜市场的落实情况,则与超市大相径庭。笔者走访北京的农贸市场及菜场后发现,众多买菜的市民提上了环保布袋、菜篮子,但商贩依然每天大量免费附送塑料袋,市民也不拒绝,环保布袋成了放塑料袋的“摆设”。
要建立长期宣传和监督机制
据了解,在联合颁布“限塑令”的国家三部委中,商务部主要管理流通领域,发改委主要针对生产和定价环节进行规范管理,而工商总局主要肩负监管惩处的任务。
“《办法》正式实施后,我们分赴上海、江苏等八省市开展督导调研工作,要求各地商务部门会同物价、工商、质检部门展开联合专项检查行动;建立举报受理制度,公布举报热线;与重点企业建立联系机制,检查、督促其做好限塑工作。”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菜场免费超薄塑料袋难禁的现象,各地也在摸索有效的监督方式。在北京市东郊农贸批发市场,已经开始试行“统一指定合格塑料袋经销商”模式。这一模式是由市场的管理部门指定专营合格塑料购物袋的经营户,统一提供收费塑料袋。市场商户如三次违反“限塑令”规定,将会被清出市场。
“限塑令”要长期落实,一方面要断绝违法塑料袋源头,另一方面也需给民众提供替代品。参与起草《办法》和制定具体细则的商务部官员向笔者坦承,目前“限塑令”全部实行起来的确还有难度。“在大城市、大商场的执行情况比较好,但你说在菜市场、农贸市场,一下子要群众、商贩改掉免费提供塑料袋的习惯,的确很难。”
“不给塑料袋不行啊,你买一条鱼、买块生鲜肉,或者买个馒头、烙饼,也都不太可能直接放在布袋里。”天天买菜的张大妈说。
在一些地方,宣传和推广塑料袋替代品的工作相结合。比如宁波市大力推广“竹篮子工程”,上海各大农贸市场普遍为消费者免费提供联卷袋,以包装生鲜食品,这就解决了张大妈们的后顾之忧。
“根据调研和上报材料情况看,境内外媒体及普通消费者大部分都积极评价限塑令,反映说塑料袋虽方便但环境危害严重,现在到该限制的时候了。”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