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的,如果真是毫无用处的东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说好呢?
在此,YMG记者想要告诉一些中老年朋友,有一类人被称为“托儿”。毫不夸张地说,一些推销现场可谓是“十人九托”,甚至许多人在不自觉中也变成了“托儿”,一起相互忽悠出了一幕幕逼真的场景。
》》一封表扬信可以领一份礼品 几元钱下的“自欺欺人”闹剧
“XX床垫就是好,用上一个月,腰不酸腿不疼不用吃药了。”这是73岁的李大娘让上高中的外甥写的,李大娘告诉记者,就这一句话的小纸条可以换一份小挂件。
看着标价8900元的“韩国进口玉石床垫”,记者问李大娘的使用感受。“就是睡上去腰热乎乎的,才用了几天还没太多感觉。”李大娘坦言,那个表扬信就是纯为了换礼品的。记者拿出3月份的一期《烟台晚报》,上面是芝罘区工商局的执法人员查处该床垫销售经营点的新闻,这家位于上山路的医疗器械体验中心,不仅提供不出法定的销售证件,宣传的“韩国进口”也是虚假宣传,市面上不过四五千的床垫,却以上万元价格卖给不明真相的老人,而且其宣传的“六大功效、无所不治”属于严重夸大疗效,误导消费者。
李大娘看后久久不敢相信,“我去听了讲座,现场不下十个老人告诉我她们都用过,睡上一个月风湿关节病就都好了,而且还有许多送来的锦旗,都有名有姓呢。”不经意间看到自己让外甥写的表扬信,李大娘恍然大悟:“原来我是自个把自个给骗了啊”。
不仅仅是表扬信,只要你肯说产品好,就可以免费领取礼品。亲爱的爷爷奶奶们,咱可不能为了那一块钱两块钱的东西昧着良心说话啊,这不是自己把自己坑了么。
》》明知是“坑”也往里跳 老年人的空虚与虚荣如何满足?
采访了众多上当受骗的老人,记者发现,在这些老人中,有一些人是明知道这些产品里面有猫腻,为何他们还要执意购买昂贵的“水货”?
“我知道这东西不值那些钱,可我就是喜欢那个小闺女,每次去都很照顾我,我孩子常年不在身边,有这么个说说话的人花钱我也乐意。”这是60岁的刘大妈的真心话,刘大妈的子女常年在外地,她一人在烟台生活,一个月两千多的退休金花不完的花,可就是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一次偶然机会,刘大妈也去免费体验了一把按摩椅,被推销人员的热情打动。“不管她这东西是不是真的,这大姨叫得我心里舒服,我现在没事就爱去店里聊天,感觉日子过得也有意思了。”
这位刘大妈是花钱买舒心,另有许多家长则是花钱买攀比。几乎所有的“托儿”都会跟前来的老人说上一句,“俺儿给买的”、“俺闺女送的母亲节礼物”,这时候您买是不买?人家孩子都给买了,怎么就咱家的儿子闺女不孝顺?其实,身为老人总有那么点虚荣,不是比谁家条件好,比的是谁家孩子孝,这家媳妇疼婆婆,那家女婿比儿子还亲是老人间喜闻乐见的“攀比”话题。
其实,真正的家庭和睦看的不是谁的儿女有本事能为老家买什么,而是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老人体谅孩子在外地工作,尽量减少他们的负担,子女知道老人孤单常回家看看。用子女的辛苦钱去打水漂,换一句“您家孩子真孝顺”,仔细想想亏了谁?
》》产品名头上升到“国家级” 越高调您越得防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推销组织往往用“国家级”的噱头唬住了不少老年人。私人卖药往往让人怀疑,但打着“助推夕阳产业”的名号就不一样了。“助老产业化委员会”、“全国老年人研究协会”、“老年医药服务改革组委会”等等名头,看似很高端,其实一个都不存在,传单上的红头文件全是假冒,什么扶持政策、优惠措施、改革试点统统是子虚乌有。
不读书,不看报,专信门口小广告。如果国家真有什么助老政策,也会通过电视或报纸等媒体传达,怎会轮到私人开课堂向市民传授?一个个以国家助老为名义的高帽子让老年人欣欣然,感觉即使是掏钱也是在完成一项很伟大很高尚的事业。
忽悠老人的的骗局仍在上演,这种“游击组织”让相关部门的查处十分困难,只有老年人提高了自身防范意识才能避免花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