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国外低调的烟盒一笔,我们的烟盒的确很美观,甚至像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说的,卷烟包装上名山大川的图案代表了“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可这种本应该流芳万国的“文化”,在出口到异邦的香烟盒上,却杳然无踪了。著名的“中华”牌香烟出口到泰国的外包装,迥异于国人习见的红底白字烟盒:正面上方赫然一张特写图片,那是吸烟者溃烂的嘴唇和几颗被熏黑的残牙,而且面积逾半,人们熟悉的“中华”二字则局促地居于下方。同为“名烟”,国内的包装典雅大方,被视为身份的象征;出口到国外时却要打上令人惊心甚至作呕的图片,需当作有害之物低调售卖,这时倒不敢拿出令人自豪的文化了,究竟是何道理呢?
原因很简单,人家是真心把烟草变得很“丑”,真正把烟草当成一种有害健康的东西,不但向公众传播这种意识,更是通过实际行动,切实地要求在烟盒上印以吓人的图片,劝诫、阻断吸烟者。而且这种措施经证明,确实效果明显。替我们的烟草监管部门和烟草生产商设想一下,他们可能确实不知道这些科学措施的威力,但即使知道了又怎么样呢?在大会上,我们的某位代表发言说,使用警示标识是有“困难”的,如果放上难看的图片,是“对公众的污辱和不尊重”。是的,控烟严厉的国家是不讲“文化”的,是在对公众、或者说是吸烟的公众进行彻头彻尾的“污辱”和不讲情面的“嘲笑”,但无疑在这种“污辱”和“嘲笑”中,公众获得了对于吸烟危害的极高认知度,也从而能够更加从理性程度出发对自己作出终审判决;而一只打扮得很美,甚至还承载了“文化”意义的烟盒,则在温情脉脉甚至高贵尊荣的外表下掩盖了灾难和死亡的真相,不管它显出了多少“文化”,都更像是一个骗子。
全球约每6秒钟就有一人因烟草而死去,而中国更是世界上烟民数量首屈一指的国家。据中国卫生部公布的《2007年中国控烟报告》,中国吸烟者超过3亿,被动吸烟者超过5亿,烟害不可谓不重。我们的控烟已经成为世界的“反面教材”,这时候,如果说烟盒上还要承载什么文化,那就只有一种文化:剔除烟草任何正面的影响,保护公民的健康,体现出真正的“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