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供应越来越呈现了非本土化的现象。在食用农产品的非本土供应格局下,由于食用商品单位价值较低,物流成本占据了终端销售成本的绝大比重。在当前通货膨胀形势下,物流成本过高被指是推高价格水平的重要推手,甚至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致性关注和政策干预。
非本土化格局导致物流成本和农产品价格高度相关
低价值的商品实行就地生产和就地销售在经济上是较合算的,何况对生鲜度有较高要求的食用农产品。因此,近几年食用农产品的持续涨价行为,其背后根源正是供应的非土化趋势。原先郊区种植户挑担进城的蔬菜,现在是千里迢迢坐汽车过来的,因而也变得越来越“石油化”。
房地产泡沫导致“非本土化”格局
在农副产品的非本土供应格局下,希冀维持一定的房地产泡沫,引导货币流向,借以吸引过多的资金,籍此固化过多的货币,凭此治理通货膨胀只能是一厢情愿。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不仅仅是货币现象,更多的是一种经济结构转变带来的价格调整现象。只有在城市化后续进程中,持续压制房地产泡沫,让郊区土地用于本地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重新回归,食用农产品供应的非本土化趋势才会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