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义乌三中的吴雨丰老师特别忙。
吴老师是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负责人,也是唯一的老师,专门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开课。
日前,义乌三中决定,把心理健康辅导课变为常态,高一、高二每周两节课,高三根据情况不定期开展。今后还打算将心理辅导从学生延伸到老师和家长。
这样的做法,在金华都很少见。
心理辅导
从入学直到毕业
义乌三中副校长楼文通告诉记者,为学生开设的心理健康辅导课内容十分丰富。
从新生军训、入学适应到高考应试辅导、志愿填报,形成系列贯穿始终,包括亲子关系、朋辈关系等处理、人际交往技巧、情绪管理、与异性情感交流、如何面对挫折、自我意识、生命教育等。
“疏导普遍性的心理问题,个别无法自我调适的再重点加以辅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快乐的人生态度。”
此外,学校还打算日后为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开始心理辅导讲座。
组织老师参加
心理教育考级
义乌三中心理辅导室成立于2005年,在义乌已经小有名气,除了学生、家长,甚至会有附近的居民前来咨询心理问题。
但现在学校只有吴老师拥有开设心理辅导室的资格,所以义乌三中还全面启动了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考级工作,上个月,全校已经有35位老师报名参加首批考级培训。
“我们要求每一位班主任,都要有上心理辅导课的能力。”楼文通说。
教育专家认为
对学生有帮助
对于义乌三中的做法,金华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赵晶表示值得鼓励。
赵晶介绍,一般很多学校心理辅导主要面向学生群体,同时内容更多的是几个关键时间节点,比如高一的适应和高三的考前辅导。
“义乌三中的接下去要做的,是将心理辅导对象从学生这还延伸到了老师和家长,又准备形成一个完整体系还课程化,这在金华是比较少见的。”
赵晶说,如果学校能做起来,能够紧紧抓牢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结,同时将此能够坚持下去,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会帮助到很多学生,很值得鼓励。”
案例分析
借着学校将心理健康辅导课常态化的机会,吴雨丰老师日前给全校学生上了一堂心理课,题目是《做自己的心理老师谈怎样开展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记者当天也在现场听了吴老师的讲课,感觉还比较靠谱,尤其是几个案例,很有普遍性。
案例一
高一,不合群
遥遥是个内向孩子,刚上高一,离开初中的熟悉环境后,显得无所适从。
“遥遥很想融入同学中,但别人的话题总是没法引起她的兴趣,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吴老师问台下的学生,“这个情况怎么办?”
一个高三同学表示,“那就不理他们呗,自己管自己学习和生活。”
吴老师摇头,“逃避不是办法,何况要逃避3年,这该会产生多大的压力,接下来可能还会衍生厌学、抑郁的症状。”
>>吴老师的建议
有意倾听,诚心面对。
解决遥遥身上的问题,就是要有意识地注意倾听别人的说话,给人以一种尊重他的印象。对于自己从嘴而出的无心之言,则应去真诚面对,不妨在适当时候做一些解释。
案例二
高二,失恋
阿亮1.8米的个子,长的阳光又帅气,成绩优秀。但前段时间他突然变得很烦躁,成绩下滑严重,因为他失恋了。
阿亮收到学姐退回来的礼物和信件,说是高三了,不想因为恋爱而影响前程。这让阿亮很伤心。一直追着吴老师问,“她为什么要还我东西?”、“她有爱过我吗?”
台下的学生此时笑得前仰后翻,高二的陈同学举手表示,“本来就不该开始嘛,结束了是好事,有什么好伤心的呀,太脆弱了。我看他言情电视看多了,好好学习才是正路。”
吴老师听完说,“这个同学的建议还是有误区。”
>>吴老师的建议
换位思考,调整想法。
其实对异性有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就看你怎么把握,既然已经发生了,也带给你美好的情感,没有必要忘却,可以把它深深地记在心里,在适当的时候独自拿出来品位。
如果真心喜欢,可以等到了大学再继续交往。
案例三
高三,学业压力
高三男生小斌由于单元考试几次不好,爆发了强烈的厌学情绪,经常称自己身体不适,三天两头请假,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同时,他的身体也日渐虚弱,在逛篁园市场时候,由于人多空气差,当场就昏厥了。
吴老师话音刚落,很多高一高二的学生都觉得很夸张,“不能理解,都说考试是检验,知道了有问题,下次就会减少问题,有什么好郁闷的呢。”高二一位姓黄的同学说。
吴老师这次点头表示同意。
>>吴老师的建议
看看外面世界,明白考试意义。
小斌在这段时间应该多出去看看大自然,试着想想是哪个心结没打开。逃避不是解决办法,既然知道每次考试都是为了下次更好的成绩,这次考差了,又有什么好计较的呢,掌握了知识,弥补了漏洞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