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报道 本报记者 郎朗
面对外资品牌平板电视份额的上升,本土彩电企业打起了售后服务的主意。
4月18日,长虹、康佳、TCL、创维联合宣布,面板售后服务期延长至三年,即在执行现有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7天包退,15天包换,整机1年保修等基础'三包'”规定外,明确规定给予平板电视显示屏3年质保服务,并合力使其成为有望于今年5月出台的<平板电视机生产企业售后服务规范>的内容。
目前,外资彩电品牌的售后服务采取的是外包模式,这实现成本下降的同时也带来了质量问题。创维中国营销中心总经理刘棠枝认为,“LG翻新机事件”和夏普的“台湾屏”事件并不是个例。
事实上,近两三年来,平板电视的投诉率居高不下:2006年投诉率增长90%以上。曾有彩电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在平板电视起步的2005年,部分品牌平板电视的返修率高达50%以上,这中间占成本70%以上的屏的问题最多。”
在此之前,海信已推出了“显示屏3年质保”的服务。LG公司为了挽回“翻新”事件的负面影响,在3月15日前率先推出了部分等离子电视保修期延长到3年的服务,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屏的保修。
长虹多媒体中国营销中心有关人士表示,接下来海信、海尔等企业也将参与到上述售后联盟中来,而且下一步还可能整合各自的平板售后服务业务,依靠网点数量和专业化优势来对抗外资品牌。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本土彩电企业在售后服务上的动作,其实是出于无奈。目前,外资平板品牌的整体销售额已接近50%,而国产品牌由于“缺芯少屏”,在价格和技术上都面临劣势。业内甚至担忧国产平板会重蹈国产手机2003年以来崩盘的覆辙。
目前,国产彩电企业的利润率并不理想,平板电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4月19日,深康佳(000016.SZ)和海信电器(600060.SH)发布的2006年年报显示,两家企业的净利润分别只有1.02亿元和1.25亿元,相对于各自100亿元以上的销售规模而言,其彩电业务的利润率都不到1%。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通过价格战来反击外资品牌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国产品牌以往的联合行动,几乎都以瞬间云消雾散告终。
本土彩电企业长期以来的恶性竞争,造成之间信任度有限,如从2001年的价格联盟一周破产,到2005年的9巨头峰会一场作秀,再到深圳聚龙光电的黄粱一梦。对于这次的服务联盟,业内亦存在类似的担忧。
外资品牌对本土彩电的售后服务联盟则大泼冷水。三星电子中国公司有关人士就表示,“三星、LG等企业都是上游屏的提供商,我们都无法提供屏的三年质保,从我们这里采购的中国企业如何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