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共卫生巡礼之七
卫生健康涉及到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市委、市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关心群众疾苦、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来抓。公共卫生工作做到“四个纳入”:纳入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规划的落实;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办公会议每年至少专题研究卫生工作1至2次,切实解决卫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纳入党委、政府任期目标和责任制考核,卫生工作实绩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与干部年终奖金相挂钩;纳入政务公开和日常督查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开卫生工作情况接受群众监督,经常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督查卫生工作。
市委、市政府从谋划卫生长远发展和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适时提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不断推进公共卫生工作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近年来,市领导牵头、职能部门参与,共完成29个公共卫生课题的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2003年,制定并实施全省县级市第一个《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形成了“五大体系一张网,三步迈进现代化”的工作步骤。针对“非典”显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加快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探索制定了《义乌市卫生强镇考核办法》,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卫生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卫生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根据卫生工作发展实际,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市还相继出台了城乡居民健康工程、外来暂住人口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事业财政补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等10多个政策文件。
抓公共卫生,就要牢固树立“大卫生”理念,努力让人民群众呼吸清新的空气,喝干净的水,吃安全的食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解决群众的基本医疗等问题,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为了解决城乡居民饮用水问题,我市花巨资向东阳购买了5000万方的水权,完成了从东阳横锦水库到城区的引水工程。目前,义乌城区一半的供水来自东阳。现在市政府正在制订城乡一体化的饮用水供水方案,争取通过若干年的努力,统筹解决全市城乡居民的饮用水问题。
在抓供水的同时,十分重视污水污物的处理,佛堂、苏溪、赤岸、大陈、廿三里等污水处理厂已列入规划,逐步开工建设。投入巨额资金,实现了城乡垃圾集中统一处理。为了进一步改善居民的人居环境,市委市政府还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市为载体,大力整治和美化生态环境,使城乡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卫生、教育、工商、药品监督、技术质量监督等部门和各镇街加强了对市民的健康教育和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全面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上下齐心,各方配合,“大卫生”的新格局逐渐在我市形成。 记者 张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