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种瓜 越种越甜
—访西瓜种植大户陈呈松
4月6日,笔者随市农业局专家,来到我市西瓜种植规模最大的义亭镇枧畴村陈呈松的农业基地采访。走进基地,一片白茫茫的塑料大棚望不到边,大棚内,长势正旺的瓜藤足足有两米多长,并开满了金黄色的花朵和生长着大小不一的西瓜,数十位农民有的在整枝,有的在人工授粉,一派繁忙景象。西瓜种植大户陈呈松说:“为了今年西瓜有个好收成,我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44岁的陈呈松,是义亭镇枧畴村人。2003年初的一天,陈呈松做钢材生意回家探亲时,发现村里一些农户责任田荒芜,四处杂草丛生。心想,这些农田荒芜掉真是太可惜了,如果把土地流转过来,办个农庄,搞农业开发,种植蔬菜、瓜果肯定有钱赚。他的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几天后,夫妻俩放弃每天上千元的收入,回家承包了农户的300多亩土地,雇了50多名帮工,办起了义乌市秀江农庄。当年3月,陈呈松种了生姜、大白菜、马铃薯、毛芋、西瓜、甜瓜等,同时还发展了30多亩樱桃、黄花蜜梨、油桃等果树,经过精心管理,当年就有数万元的收入。
2005年10月,陈呈松参加了市农业局举办的大棚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他在培训班上获悉,我市西瓜长季大棚栽培获得成功,而且经济效益高。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当年从浙江大学园艺系引进适宜本地长季栽培的优质“天山牌”早佳84-24早熟西瓜种子,第二年初,他在50多亩种过毛芋的田里进行试种,采用大棚三膜覆盖进行保温避雨栽培。初次种瓜,陈呈松对西瓜的种植、施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一窍不通。但他虚心向专家请教,并从书店里买来有关书籍,边学边实践,终于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种瓜方法,使西瓜的品质和产量明显提高。去年,他种植的第一批西瓜从5月10日开始上市,到11月底落市,共采摘6批,平均亩产5000多公斤,产值达1万多元。
今年初,他结合我市土地流转,发展西瓜产业化经营,走规模化生产之路,先后到佛堂镇田心一村、二村,上溪镇寺口蒋村和义亭镇畈田朱等村承包了758亩农田,投资300多万元,雇了100多位民工,搭起塑料大棚,全部西瓜采用有机肥和无公害栽培技术。陈呈松为了使西瓜品质和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今年初又从台州、温岭等地招聘了3名种瓜能手,负责西瓜种植生产管理,同时还邀请市农业局种植总站高级农艺师为技术顾问。
在佛堂镇田心二村数百亩西瓜基地,市农业局专家看到长势喜人的西瓜时赞不绝口。大家一致认为,今年陈呈松种植的西瓜,可在5月中旬上市,年采摘达7批,亩产估计7500公斤,按每公斤批发价2元计算,除去成本5000元,净收入1万元是不成问题的。
在田头,陈呈松对笔者说,去年他参加了市农业局种植总站与浙江大学园艺系联合举办的西瓜长季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后,学到不少知识,受益匪浅。同时,信息灵通、善抓市场的陈呈松致力于西瓜网上交易,今年西瓜还没有上市,他就在网上开始卖西瓜了。连日来,他每天都接到一大批义乌农贸城果品市场贩销商和我省杭州、温州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客商打来的求购电话,有的还派人前来联系,要求长期保持供销合作关系,真是科技种瓜,越种越甜。
近年来,陈呈松还承包了村里和邻村的800多亩农田种毛芋,因为连作种植会影响毛芋的品质和产量,所以每年都要换置新土地,很麻烦。他说,现在好了,自前年西瓜长季大棚栽培在毛芋田里试种成功后,毛芋西瓜种植可以巧安排,相互轮换,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朱和丰 杜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