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7日,北京进入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500天。北京长安街一侧,浓缩着古都北京乃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首都博物馆壮观而厚重。在这个重要时刻,在这个特别地点,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奖牌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这三块镶嵌着美玉的奥运会奖牌,直径70毫米,厚度6毫米,创意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由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而成。
国际奥委会在批准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的确认函中说:“北京奥运会奖牌将被证明是一件艺术品。它们高贵,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结合。我们对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表示祝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也对北京奥运会奖牌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在传统的金属奖牌上第一次创造性地使用了中华美玉,使2008年奥运会奖牌既遵循了国际惯例,又增加了中国特色。玉文化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玉表示着美好、尊敬、相爱、相助的内涵,也诠释着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含玉金牌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尊重,又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受到国际奥委会的肯定,也必将受到运动员的喜爱。”
征集
汇集各方面的智慧和灵感
奖牌是奥运会最耀眼的聚焦点之一,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北京奥运会正式筹办以来,已经带给世界一个又一个惊喜: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吉祥物“福娃”……那么,这一次奖牌设计,充满智慧的中华民族又将给奥林匹克运动奉献一个什么样的杰作呢?
为了使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能够汇集各方面专业人士的智慧和灵感,2006年1月11日,北京奥组委公开向全球设计单位和个人征集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同时邀请专业协会推荐的专业设计单位作为定向设计者。两种办法征集的作品在评审中享有同等权利。北京奥组委明确要求:参赛作品必须体现奥林匹克的核心价值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理念;必须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并与已完成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基础形象元素相协调;设计方案的艺术表现形式应推陈出新,令人耳目一新应有别于以往历届奥运会、重要的国际体育比赛及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的奖牌设计;必须严格遵守国际奥委会有关奖牌的规定……
经过近3个月的征集,至2006年3月26日截止日期,北京奥组委共收到应征作品265件,其中有效应征作品179件。应征人来自我国25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以色列、芬兰等国家。
创意
方寸之间创造神奇
凝聚着数以千计的设计人员智慧、灵感与心血的179件作品中,哪一件将凭借对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中国优秀文化的准确把握与诠释而成为最终的胜利者?2006年4月13日,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在内,一批在艺术、设计、雕塑等领域具有高深造诣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开始对所有有效应征作品进行严格初评评选。
许多应征作品设计大气而精巧,比如“鸟巢”、天坛、跑道、火焰等,都引得评委们纷纷表示赞赏。但有一件别出心裁,成为评委们最为青睐的对象。这是一块中间镶嵌着美玉的奖牌。此前,大家谁都没有想到会有金属之外的材质出现在奖牌设计上。中国雕塑学会名誉会长曹春生回忆说,这个方案当时就让大家“眼前一亮”。
“金镶玉”的创意诞生在中央美术学院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子中。已从中央美院毕业的刘洋告诉记者,2006年春节刚过,中央美院的15名成员组成创作团队,开始了艰辛的创作。
创作团队找来各种中国传统图案,希望从中找到思路。在这过程中,中国最古老、寓意高贵、典雅、美好的“玉”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但最初,他们也未想到在奖牌上加入玉的材质,只是取玉之型,比如将奖牌设计成玉璧形状。然而无论如何精雕细琢也感受不到玉的质感。在痛苦的求索中,有人大胆提出设想,为何不直接用玉和金属结合来制作奖牌呢?这个奇妙的灵感催生了奥运历史上第一块背面中心部分镶嵌着美玉的奖牌设计方案。
2006年6月7日,北京奥组委召开复评评审会,对奖牌设计初评评出的包括“金镶玉”在内的10件平面入选作品的实物模型进行复评。评委对10件入选作品的奖牌实物模型、挂带、包装盒、证书进行了认真审查,按照程序规定,投票评选出了仍然包括“金镶玉”在内的3件作品提交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2006年6月30日,经过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确定“金镶玉”作为北京奥运会奖牌修改方向。
完善
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无论是最早提出创意、进行创作的中央美院,还是参加评审的专家学者,乃至北京奥组委相关官员手头,都有一沓沓一摞摞的不同形状、不同比例的奖牌设计图纸。就在这讨论、碰撞中,智慧得到集中,共识开始凝聚,思路更加清晰,作品步步提升。
为保证奖牌设计和工艺的完美结合,北京奥组委特别成立了由奖牌设计中标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和具有丰富的造币经验和精良设备的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组成的奖牌修改完善小组,其中中央美术学院按照北京奥组委的要求对奖牌方案做进一步的细化完善,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从造币工艺技术上予以配合,以解决奖牌的最终成型工艺。
奖牌最初的设计是中间的圆形部分是玉,外围由金属包着,然后在玉上篆刻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图案。但制作成实物模型后发现,由于玉的特殊材质和色泽使得会徽图案被弱化,从层次和观感上很不清晰,无法突出北京奥运会的特色与形象。最后改成将玉制成环状嵌入金属中,外围的圆周和中心的圆心部分均为金属,并在中间的圆心金属部分篆刻会徽,“中国印”因此熠熠醒目。北京奥运会奖牌也由此变成为一个由金属包裹着的“玉佩”造型。
既要彰显“玉”的特点,又要保证奖牌金、银、铜的识别性,为此,奖牌修改完善小组对玉石在牌面所占的比例进行了多次调整、尝试,最终将奖牌背面金属外围圆周的宽度由3.5毫米增加到6毫米,从而突出奖牌的金属质感,增加了奖牌的识别性,也在“金”与“玉”的比例与布局上达到了视觉上的完美结合。
为使“金”“玉”搭配自然,金、银、铜牌分别配以白玉、青白玉和青玉,既确保了玉的品质,也使两种材质色彩协调。在设计完善过程中,专家和设计团队还去掉了原本在玉石上镌刻“云纹”及“小圆点”的设计,使整个奖牌看起来更加纯净。
( 来自 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