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生存与发展
据悉,1—7月,我市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2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自营出口额18.8亿美元,同比增长22.1%;1—8月,全市公路联托运货运量为180.8万吨,同比增长5.4%。前8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83.4亿元,同比增长25.9%;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实现利润、利税总额18.1亿元、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5%、38.2%,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36.3%;前8个月工业用电量达2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1%。
在改革试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市的创业环境日益改善,投资者的热情依然不减。截至9月底,全市实有经济主体约17万户,同比增长一成多。其中,各类内资企业2万余户,外资企业373户,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28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个体工商户达到14.87万户。1—8月,全市累计新批外资投资项目36个,同比增长125%;合同利用外资1455万美元,同比增长212.9%。
“虽然今年国际形势比去年复杂,特别是一些欧美国家发生了债务危机,中东地区也很不稳定,我们接这些地区的订单更加谨慎,但总的来说,生意还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利润比去年略好。”国际商贸城饰品经营户黄健宾说,以前市场竞争很厉害,许多经营户为获取订单,都不会要求外商交纳定金,而现在,虽然来义乌市场采购的外商略有减少,但如果外商不肯交付定金,很多商户都会选择婉拒。
市场在扩张与提升
黄健宾认为,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利润,其原因一方面是经营户的意识有所提升,比以往更注重产品创新和信用建设,加强自身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是外贸领域日趋规范,很多外商都不仅要求低价,还更看重产品的品质、档次和款式。
“义乌围巾行业近年不断通过创新谋发展,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使围巾功能从以前简单的保暖延伸到装饰,销售市场也得到不断拓展。”围巾行业协会秘书长金春明说,目前世界上的围巾有80%购自义乌市场,内销仅占20%—30%,围巾经营户也已从90年代篁园市场的200户左右,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户。
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义乌市场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强身健体”,抵御各种风险能力明显提高。2009年以来,义乌“市场万里行”活动的足迹遍布日本大阪、阿联酋迪拜、江苏南通、黑龙江尚志等地,先后在重庆朝天门、沈阳五爱等国内成熟型市场开展经贸对接,非洲、南美等国外新兴市场也迅速成长,增强了义乌小商品的辐射力。据统计,今年8月份,小商品经义乌口岸对非洲出口2.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5.5%。
如今,越来越多外国商品也通过义乌市场流向全球各地,“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特点更加鲜明。不久前,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进口商品馆的非洲产品展销中心迎来了日本大学非洲问题研究团队。“在中国,能有这样一个以非洲商品为主的贸易基地,对推进中非双边贸易有积极作用。”日本大学文理学部教授、国际关系学博士青木一能说。他还预言:“若义乌市场的非洲产品展销中心能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在不久的将来,日本国民,甚至全亚洲各国人民,都很有可能会飞到义乌来采购非洲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