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城镇总体规划解读
“可记忆”,“可居住”,这是佛堂城镇总体规划出现的新关键词。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佛堂镇党委、政府早在几年前就提出把佛堂建成“人居花园”的口号,去年7月又邀请义乌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城镇总体规划。而今出台的城镇总体规划,强调城镇的特色引导,突出可记忆的城镇,突出可居住的城镇。人们期盼已久的“宜居佛堂”,轮廓更加清晰了。
成为“宜居佛堂”,就要注重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新拉出的佛堂城镇发展总体框架,在生态环境质量上,强调洁净的环境、舒适的空间和优越的生态是后续发展能力的保障。规划强调在佛堂镇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多种类型、多层次、多功能和谐共生的绿色网络化生态环境体系。规划中的道院山生态园是佛堂镇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园,是佛堂山水中一方最美的人造仙境,是古镇园林文化的佳作荟萃,也必然成为佛堂一个新的旅游休闲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成为“宜居佛堂”的一张新名片。
成为“宜居佛堂”,就要提高文化品位。佛堂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璀璨。镇内不仅拥有大批古民居,还有街道、商埠、码头、宗祠、庙宇、牌坊等等,历史遗存的文物、建筑古迹星罗棋布。城镇总体框架充分利用“千年古镇、百年商埠、佛教圣地”的文化元素,专门划出历史文化保护区,继承弘扬优秀的地域文化,培育张扬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人文精神。
成为“宜居佛堂”,就要拥有便捷的交通。佛堂地处浙中城市发展轴上,北距义乌主城区10公里,西距金华25公里,现已建成甬金高速、上佛路、稠佛路、五洲大道、金义东南线等对外交通道路。但佛堂的交通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百姓“行路难”的呼声居高不下。新的城镇总体规划提出绿色交通概念,在古镇外围形成交通保护壳,缓解古镇区交通压力。在镇区内部,形成五横六纵、经纬分明的道路网骨架,建设便捷、安全、快速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成为“宜居佛堂”,就要创新社区建设。宜居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社区的建设上。目前佛堂总人口13.1万人,根据《义乌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2020)》的要求,考虑到佛堂建设实际情况,规划人口控制规模为28万人,规划建设用地32.2平方公里。如何让众多居民拥有宜居环境?佛堂城镇总体规划制定跨江发展策略,充分发掘千年古镇风貌,强化水系、古街巷的空间景观关系,突出水乡古镇的居住特色。 记者 张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