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金花)在1月24日召开的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有关领导和流动党员代表们一起,集思广益,共同探索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我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到义乌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其中毕业生中的党员人数也成倍增加。截至1月20日,组织关系挂靠在人才交流中心党支部的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有255名,比2003年的15名翻了近17倍,估计到2007年7月份将突破400人。这几年,人才交流中心党支部在定期集中学习、开辟网络教育阵地、严把预备党员转正关等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由于毕业生流动党员量大流动性强,还是存在着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组织活动较难开展、党员思想难以把握等诸多问题。
与会人员提出了不少可行性建议,如建立健全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三级管理体制,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促进毕业生流动管理长效化;注重灵活性、实用性,教育内容贴近流动党员的思想和生产、工作实际,重点抓好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每年在流动党员中开展评选优秀党员活动,并进行学习交流;实施“温暖工程”,开展一些免费技能培训、免费就业推荐等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