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潮起潮落,给中国一批又一批股民带来过辉煌和伤痛。不少历经多轮牛熊的老股民们,也逐渐步入老年。他们的投资心态,与新股民有何不同?
看“新闻联播”买股
20年从2万炒到60万
78岁婆婆还在用电话下单
今年78岁的孙婆婆是1994年开始炒股的,投入了2万元,现在账面市值已经达到了60多万元。经历了两大轮牛熊市,孙婆婆学会的经验是,投资不能有一夜暴富心理,要理性投资。
孙婆婆说,自己炒股,主要是跟着政策走,“新闻联播是必须看的”。
从1994年到2007年,孙婆婆不断积累,股票账户中的资金已经从2万元增加到了50多万元。
2008年开始,牛市调头向下,孙婆婆的50多万元市值最低跌到了20多万元。
去年下半年,牛市行情逐步确立,孙婆婆开始重新关注股市。“我看新闻说,管理层希望股市变成慢牛,不要成疯牛。”
孙婆婆认为:“股市能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能为民众提供赚钱机会,是一个富国强民的市场。”
孙婆婆称:“我的儿女都没有炒股,我手上的股票,准备留给孙子。”
炒股23年没赚到钱
5·30后急晕在营业部
62岁阿姨盼解套8年前股票
与孙婆婆相比,今年62岁的陈阿姨是一个更“老”的股民,但她在股市里屡战屡败,至今仍未解套。“我1992年就在汉柜开户炒股了,但是被套了,当时我母亲病了,我没时间管股票。四五年后同事告诉我才知道,我的股票解套了,就卖了。”陈阿姨说。
1999年,,在波澜壮阔的“5·19”行情下,陈阿姨又入市了。
2003年,陈阿姨家里房子拆迁得了13万元,她从股市里割肉出来7万元,凑了20万,贷款买了三套房子。
到了2007年,新一轮牛市又来了,在赚钱效应下,陈阿姨再次入市。“当时拿着十几万元进去的,最多时涨到了30多万。我就不知天高地厚了,把房子都挂牌了,准备卖了去炒股。”陈阿姨说。没想到“5·30”砸来,把陈阿姨砸醒了。
“一直跌一直跌,,我就不停割肉,那段时间我头发都急白了,经常失眠。”陈阿姨说,“有一天我坐的士赶到营业部去卖股票,一着急晕倒了,把证券营业部的人都吓倒了,赶紧喊我女儿接我回家。”
如今时隔多年,陈阿姨已经可以笑着总结自己炒股失败的原因,“我就是追涨杀跌”。
“当时以接近10元的价格买了建设银行,现在还套着。”陈阿姨说,自己炒股不仅没赚到钱,反而受了不少罪,“现在我把炒股账号和密码都告诉女儿了,等解套了就让她帮我卖掉。”
专家建言
老年人炒股悠着点
应以稳健理财为主
股市的赚钱效应,让大量股民前赴后继涌入股市。而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承受资金风险的能力来说,都较小,所以专家们建议老年人炒股还是悠着点好。
在理财师看来,因为风险过大,股市不太适合老年人投资。
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将大部分储蓄投放于银行定期存款、银行理财、债券等稳健类理财产品。如果确实想入股市,也要注意控制比例,最好学习点股市知识;另外,老年人也可以购买基金以替代股票,基金产品在牛市表现同样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