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一大早,在义乌经商多年的塞内加尔商人苏拉揣着一份塞内加尔当地的报纸,兴冲冲地来到位于国际商贸城的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外调委)。
前一天晚上,苏拉才刚飞回义乌。时差都还没倒过来的他,为什么在第一时间去了外调委?其实,除了一个成功的商人之外,苏拉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而他包里装着的这份报纸,是他要带给外调委小伙伴们的一份“特殊的礼物”。
“想死你们啦!”才分别一个月,苏拉就给外调委的工作人员,以及正在值班的外籍调解员,送上了“中国味”颇浓的问候。苏拉特地带来的礼物,更是给大伙儿注入了“正能量”,直呼“太给力了”。
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还不满两年,早已“名声在外”。包括11位外籍调解员在内的36位调解员,成功化解了百余起矛盾纠纷。
今年2月3日晚,央视《新闻联播》用4分39秒的篇幅,讲述了这个颇具义乌特色的调委会,和以苏拉为代表的老外调解员们的精彩故事,并在之后几天的《朝闻天下》、《新闻联播》中继续深入报道。
这一系列报道,让外调委的名气大增。之后那阵子,主动找来申请纠纷调解的中外客商络绎不绝。更让外调委的小伙伴们意外的是,他们的知名度很快就走向了国际。
“央视的新闻播出之后,我们国内的一家报纸的记者,就和我取得了联系。这家报纸在塞内加尔是数一数二的主流媒体,他们很关注在国外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塞内加尔人。”苏拉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记者娓娓道来。
“我还在义乌的时候,记者就联系了我。刚一回到塞内加尔,我就接受了采访。这个报道主要说的是我来到义乌,加入外调委担任调解员的整个经过。报道出来的第二天,彻底‘火了’。不但周围的亲戚朋友们都看到了,我还被邀请到政府部门,向我们国家职位很高的领导,作了介绍。”
之后,当地媒体想采访苏拉的邀约不断,当地的大学也希望他能去讲座,不过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我做这件事情,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利益。从开始到现在,我始终认定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能帮助到很多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我们外调委所做的事情,是义乌这座城市真正需要的,所以我一定会继续做好它,不改初衷。”
图文来自浙江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