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策
闹事
在中国企业家中,叶文智可算是最会“闹事”的一个。这个人做过教师,当过保险推销员,弄过广告,现为湖南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在叶文智创业发家的过程中,“闹事”的本领起了重要作用。比如,1998年,他为自己承包经营的张家界著名风景黄龙洞中的一根名为“定海神针”的石头投保1亿元人民币,引起全国轰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美国新闻周刊、俄罗斯塔斯社都进行了报道。据统计,国内外报道这个消息的媒体超过了2700家。有人为叶文智算了一笔帐,他为黄龙洞“定海神针”付出的保险费不过2600万元人民币,平均到每一家为其刊载过消息做过变相宣传的媒体不到1万元,可以说是一本万利。黄龙洞和叶文智的投资公司一下子便在全国出了名。同年,叶文智又搞了另一次活动,他又花2600万元,请了来自世界9个国家的11位顶级特技飞行员穿越张家界天门洞,相信很多朋友至今仍记得这热闹的一幕,当时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现场直播。据说,这一活动为张家界带来的收入迄今已超过25亿元,叶本人自然也从中得到不少好处。2002年,叶又承包了著名文学家沈从文的老家湖南凤凰县的数个重要风景点。为了宣传这些风景点,2003年,他在凤凰县南长城脚下用红石砂岩和青石板垒了一块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世界第一大围棋盘,然后邀请是年最走红的两名中韩围棋选手——中国国手常昊和韩国国手曹薰铉——以真人作棋子进行比赛,据说这场比赛刷新了世界围棋转播赛的收视纪录。为了达到出人意表的效果,他欲擒故纵,宣布向所有前来采访本次比赛的新闻媒体收费,又创造了一项全国纪录,一些本来对此次围棋比赛没有兴趣的媒体因为叶文智的反常行为反而趋之若鹜。
有些人不太喜欢叶文智的风格,认为这个人太爱“闹事”,不像一个企业家,企业家应该稳重。不知道叶文智并非不稳重,他所搞的这一套,就是现在人们所称的事件营销,包括2005年轰动全国的“超级女声”,蒙牛酸酸乳因此大出其名,搞的这一套也是所谓的事件营销,另外,还有很多大小企业搭神五、神六的便车,打的同样是事件营销的牌。所谓事件营销,指的是企业通过主动策划或利用某些具有重大新闻价值或社会影响力的热点事件,以吸引公众注意力,提高企业形象和知名度,提高产品吸引力,并最终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营销方法。
事件营销的重点是借势和造势,有“事”则借,无“事”则造。叶文智所进行的就是造“事”。本来没有事,自己造些事出来,事出而势成,于是借势而为,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那些搭神五、神六便车的企业,大多靠的则是借势,事件本来就存在,他们所要做的是,以一种合适的方法依附于其上,借着这些重大事件或热点事件万众瞩目的机会,将本来不为人们所注意的企业或产品显露于公众之前,吸引众人的眼球。说到底,事件营销玩的还是一种注意力经济。
对于企业来说,事件营销的好处在于,第一,节约成本,获取超值回报。因为借助全社会所关注的重大事件或热点事件进行营销,新闻媒体往往不请自来,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广告费和宣传费。第二,效果立竿见影。事件营销最大的好处是,上午媒体做报道,下午顾客就会有反应,速度非常之快,很多企业借助事件营销一夜成名。第三,企业不但可以推产品,还可以树品牌,一箭双雕。第四,操作简便,可以一个人操作,也可以一群人操作。
事件营销大企业可以做,小企业一样可以做。叶文智为制造“事件”动辄花费几百万数千万元,那是因为他财大气粗。重庆大足县农民罗登强没有那么多钱,但他借助卫星育种、太空荷花的概念,仅花了15000元,照样制造了一个轰动性的事件,引得新闻媒体纷至沓来,为自己的荷花山庄很好地搞了一把事件营销。又比如,江苏省扬中市星星村村民常敦明,他办了一家乐器厂,做笛子生意,用竹子做笛子,虽然手艺精湛,但因为没钱打广告,产品缺乏知名度,经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后来他忽发奇想,搞起“事件营销”。他做了一支3米长的能够吹奏的世界第一大笛子,带着到各处去表演,又申请吉尼斯纪录,引起了众多新闻媒体的兴趣,连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都将他请到北京现场表演。常敦明因此被称为奇人,一朝成名后,常敦明制作的竹笛也马上成了俏货和抢手货,他的乐器厂因此摆脱了困境。
在操作中,应充分利用既有“事件”,如明星事件、体育事件(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闻事件(如神五、神六飞天)、舆论中心事件(如特氟龙不粘锅、有毒保鲜膜等),企业亦可以无事找事,自己策划“事件”进行炒作,比如组织活动,推出新概念等。但必须注意,第一,不要过火,否则,容易引火烧身,引起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反弹,如金龙鱼调和油的“1∶1∶1”事件,本来是想搞一个事件营销,却因为操作不当,致使竞争对手群起而攻之,消费者亦感觉上当受骗,使企业品牌和公信力都受到严重损害,得不偿失;第二,要考虑社会舆论,制造“事件”进行事件营销时不能违背风俗民情;第三,不要打政治牌,不要玩政治擦边球,其中包括国际政治。
第 3 策
馈赠
河南濮阳的厨师刘建民因为发明了一道牛肉耗辣椒替老板赚了许多钱,刘建民自己却所获无几,刘建民的妻子不服气,强迫刘建民辞职办起了一家只有三间小平房的食品加工厂,专门做刘建民拿手的牛肉耗辣椒。但是牛肉耗辣椒做出来了,菜还是那个菜,在酒店里卖得红红火火,自己单拿出来却无人问津。百般无奈之下头脑灵活的刘健民想出了三招,一招就是免费品尝,一招就是买一送一,后来改为买二送一,还有一招是限时抢购,最后一招是名气大了以后的事。有人说刘建民的第二招就是买赠营销,但也有人说刘建民的第二招应该叫做折扣营销里的附加赠送,因为他送的产品和他卖的产品一模一样,等于是加量不加价,变相折价。
在营销专家那里,刘建民这是个扯不清的官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王玉和的营销方式确属买赠应该无疑。王玉和是贵州偏远小县丹寨县卡拉村的一个农民,过去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穷则思变。山里面有的是各种各样的鸟,王玉和靠山吃山,就抓城里人喜欢的画眉鸟到城里去卖,刚赚了一些钱,能够糊住嘴巴,政府又禁令捕鸟。王玉和不会别的营生,几年抓鸟卖鸟他熟悉的是鸟市行情,于是改行卖自编鸟笼,赚了不少钱,可是王玉和的赚钱效应引起了别的村民的注意。编鸟笼并不是什么难学的事,于是大家一哄而上,王玉和的生意难做了。这时候王玉和就想到了一招,买赠,买1000只鸟笼赠50只蚂蚱笼,可是蚂蚱笼很小,又没有特色,价值不高,而且喜欢养蚂蚱的人毕竟是少数,蚂蚱笼送给别人没有什么用,这样,王玉和就改赠芦笙,买若干只鸟笼赠若干只芦笙。芦笙是苗家特有的乐器,音色优美,吹奏简单,老少皆宜,于是生意一下就火了起来。自从买鸟笼赠芦笙以后,按王玉和的说法,货根本就不够卖,自己做不过来,还得四处去收购。
买赠是一种很有效的营销方式。所谓买赠,即在消费者购买某件商品时,附加赠送其他礼品。买赠营销与折扣营销中的附加赠送的区别是,折扣营销中的附加赠送所赠送之礼品与主商品大多是同一类东西,只不过包装不同、分量不同而已,买赠营销中所赠送礼品与主商品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两者的共同之处都是当场买当场送,强调现场效应和对消费者的即时刺激。
在形式上,买赠促销有同包赠送(赠品与主商品放在同一个包装袋内)、捆扎赠送(礼品被用胶带或别的东西与主商品捆扎在一起)、购买赠送(消费者按规定买够指定数量的主商品,再由营业员或推销员另行拿出指定数量和品种的礼品相赠)、部分支付赠送(消费者按规定买够一定数量的主商品,再添加一定数量的资金,即可获得某个数量的某种赠品或几种赠品,比如买一台电脑加一元钱可获一台电风扇)。
买赠促销能否对消费者造成吸引力,造成多大的吸引力,关键在赠品的选择。在赠品选择方面,应遵循三“R”原则,即Relevance、Repetition、Reward。Relevance指赠品与主商品的相关性,赠品必须与主商品相关,比如买啤酒送杯子,买葡萄酒送启瓶器,买大衣送围脖都是不错的主意;Repetition指赠品的重复使用程度,消费者越多重复使用的赠品越理想,因为消费者每一次使用赠品,都等于是在对他做一次品牌提示,有利于刺激该消费者下次再购买本企业产品;Reward是指消费者的获益感,就是对消费者来讲,赠品需有价值,使他们愿意获得,想获得。
根据调查,在影响消费者对赠品的感觉并进而影响消费者对商品选购的过程中,以上因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见表一)。
上页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