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陈一新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加爱,市委副书记陶诚华,市委常委何杏仁、黄志平、钟关华、毛善恩、金中梁、张建明、温暖参加会议。市领导何美华、林丹军、傅利常及其他领导陈陆一、祝伦根列席会议。黄志平汇报关于贯彻金华市委要求、加快推进义乌发展和改革试点的工作情况,钟关华通报金华市支持义乌发展七个方面举措的落实情况,各常委作点评发言。
今年4月13日,市委在义乌召开常委会,专题听取义乌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支持义乌加快改革发展的举措。陈一新对这次会议以来义乌市委、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工作表示肯定,对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表示满意。他指出,义乌是国家的改革试点,是金华的战略重点、重要的增长点和突出的亮点,也是金义都市区的聚合点,义乌的改革发展事关金华发展大局。正因为如此,市委、市政府要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采取更为有效的途径和办法,来认识义乌、研究义乌、支持义乌、发展义乌,以此带动金华加快赶超发展、实现浙中崛起。
陈一新结合义乌改革发展问题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义乌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以新视野确立大志向,以新理念拓宽大思路,以新境界拿出大手笔,扎实推进新型工贸联动、产城联动、城乡联动、内外贸联动,加快构建“国际贸易特区”,力争打造永不落幕的“广交会”,努力建成现代化大城市、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的重要核心,为金华全局实现赶超崛起、成为我省新一轮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
陈一新指出,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国家赋予义乌探索国际贸易转型发展道路的重要使命。要加快实施义乌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既定的“路线图、责任人、时间表”,扎实抓好改革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努力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确立、进口和转口贸易政策的争取以及金融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和成效。同时,义乌市委、市政府要以实施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向中央争取设立义乌“国际贸易特区”,争取“特区”的地位,享受“特区”的政策,发挥“特区”的作用,作出“特区”的贡献。
市场兴则义乌兴。面对市场业态、交易方式的日趋多元化,以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区域实体市场紧逼带来的巨大挑战,陈一新强调,义乌市场必须适应新形势,以推动“五个转变”为方向,做到横向拓展、纵向提升,着力培育壮大商贸流通这一支柱产业、重点产业、亮点产业,促进市场向“又大又强又好”方向发展。一是推动市场结构从以生活类商品综合市场为主向生活类、生产类、文化类商品综合市场并重发展转变,打造全球专业性采购市场平台,建设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区域性生产资料资源整合基地,形成制造有基地、设计有载体、销售有平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推动贸易结构从以出口贸易为主向出口、进口、转口贸易并重发展转变,真正实现“买全球货、卖全球货”。三是推动市场业态从以单体市场为主向单体市场和连锁市场并重发展转变,加快义乌市场全球化网络布局,形成境内外市场相呼应、母市场与子市场双向共赢的发展格局。四是推动市场模式从以实体市场为主向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并重发展转变,促进实体市场“上网”、虚拟市场“落地”。五是推动产业结构从以商品贸易经济为主向商品贸易经济、会展经济、旅游经济并重发展转变,打造有影响力的富有特色的会展城市、旅游城市。
陈一新指出,城市化是现阶段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义乌城市发展要适应建设“国际贸易特区”的要求,按照“200万常住人口、1000万流动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标准,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努力建设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重要核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新样板。要高起点搞好城市规划,体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彰显本土优势和地域特色,让规划出生产力、出竞争力、出城市魅力;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超前谋划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利用等问题,加快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着力打造“智慧城市”;高效率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商务、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城乡均衡发展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体系;高水平实施社会管理,特别是加强外国人和“新义乌人”的管理服务工作,积极缔造多元文化友好城市。
陈一新强调,要按照党的十八关于“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以推进“三大联动”为路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即推进新型工贸联动,加快建设国际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产城联动,努力把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成为工商繁荣、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推进新型城乡联动,特别是要把加快义西南发展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攻方向,作为义乌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为金义都市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努力解决义乌区域发展“东高西低”问题。
陈一新最后强调,推动义乌改革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需要改革创新的思路,需要求真务实的作风。希望义乌广大干部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和积极争取,不断强化思想、组织、作风、人才和政策保障,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努力推动义乌改革发展取得更大成就。
金华市委常委会今年第二次在义乌召开,专题研究义乌改革发展问题
金华市委书记陈一新纵论———
义乌之重 义乌之路
新报讯(记者 张益晓) 昨天下午,金华市委今年第二次在义乌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督导义乌改革发展工作。金华市委书记陈一新表示,义乌改革发展至关重要,金华市委、市政府要对义乌格外高看、厚爱有加,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支持义乌,推动义乌加快发展,带动金华赶超崛起。
会上,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汇报了关于贯彻金华市委要求、加快推进义乌发展与改革试点的有关情况;金华市委常委、秘书长钟关华通报了金华市支持义乌发展七个方面举措的落实情况。
【新闻背景】
4月13日,金华市委常委会在义乌召开,专题听取了义乌工作情况汇报,对义乌改革发展工作提出处理好十大关系、给予七个方面支持的意见。
会后,义乌市委、市政府贯彻金华市委要求思想重视、行动迅速、举措有力、成效明显;金华市直机关部门支持义乌发展积极主动、尽心尽力、简政放权、注重落实。半年多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后劲增强,各方面支持义乌改革发展的环境业已形成。
【会议传真】
义乌之重
陈一新说,今年单独或陪同上级领导到义乌检查指导工作已22次,之所以如此重视义乌工作,主要有五个方面原因———
义乌是国家的试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全国第十个、也是首个在县级市设立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浙江“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之一,且是金华唯一的国家级综合试点。
义乌是金华的战略重点。金华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商贸富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国际化,主阵地在义乌。义乌改革试点是金华市委、市政府主抓的六大战略重点之一,对推动金华赶超发展具有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义乌是金华的增长点。义乌是金华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总量大,带动性强。义乌经济发展的快与慢,直接影响金华发展全局。现在义乌是金华的重要增长点,未来对金华发展的贡献会更大。
义乌是金华的亮点。义乌经济特色鲜明,义乌市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名气和影响力都很大,是金华对外开放的最大窗口,也是金华的一张金名片。把义乌这个亮点做得更亮,对金华发展意义深远。
义乌是金义都市区的聚合点。义乌是浙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华—义乌都市区的重要核心。加快推进义乌发展,发挥义乌的核心带动作用,对促进城市群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至关重要。
义乌之路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义乌的路要怎么走?
陈一新指出,义乌下一步的发展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总轴,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勇气确立大志向,以新理念拓宽大思路,以新境界拿出大手笔,扎实推进新型工贸联动、产城联动、城乡联动,加快建设“国际贸易特区”,力争打造永不落幕的“广交会”,为金华全局实现赶超崛起,成为我省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多作贡献。
【领导寄语】
会上,陈一新就围绕义乌改革发展中特别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强调。
一是以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向中央争取设立义乌“国际贸易特区”。陈一新说,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只是途径、手段,终极目标是设立“国际贸易特区”,要争取“特区”的地位、享受“特区”的政策、发挥“特区”的作用、作出“特区”的贡献。
二是推动“五个转变”为方向,加快义乌市场拓展提升发展。即推动市场结构从以生活类商品综合市场为主向生活类、生产类、文化类商品综合市场并重发展转变;推动贸易结构从以出口贸易为主向出口、进口、转口贸易并重发展转变;推动市场业态从以单体市场为主向单体市场和连锁市场并重发展转变;推动市场模式从以实体市场为主向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并重发展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从以商品贸易经济为主向商品贸易经济、会展经济、旅游经济并重发展转变。
三是以构建“四大体系”为重点,扎实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即构建高起点的城市规划体系、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体系、高效率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高水平的社会管理体系。
四是以推进“三大联动”为路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即推进新型工贸联动、产城联动和城乡联动。
五是以落实“五项保障”为重点,推动义乌改革发展取得更大成效,即强化思想保障、组织保障、作风保障、人才保障和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