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面难见“酒鬼”
记者走访义乌多家酒类经销商发现,很多店面已经将酒鬼酒下架,长长的货架上已经不见酒鬼酒的身影,比较常见的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品牌产品。
“市面上的酒鬼酒并不多,义乌人主要喝川、贵两省的白酒。”一家酒业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销量并不大,出现问题的50度产品在浙江市场铺货量也不多,但由于属于高端白酒,同时是“老牌子”,之前酒鬼酒在义乌有着不错的口碑。
酒鬼酒已悄然下架,对于品牌白酒出现的安全问题,经销商显得相当谨慎。
“之前就有不少消费者问过这个事情,工商部门也来调查过。对经销商来说,食品安全问题是最不愿见到的。”一位经销商说,联系到近几年出现过的乳制品安全问题,许多人已经意识到“危机处理”,出现问题后马上作出反应。他同时表示,其他品牌白酒暂未受到牵连,目前销量未产生太大变化。
经销商担忧风波蔓延
白酒的消费一般集中在节日期间,接下来的元旦和春节都是白酒消费旺季。尽管塑化剂风波尚未对眼前的白酒销售造成直接影响,但有不少经销商担心,该风波可能蔓延到整个白酒行业,这将对经销商造成极大压力。
经销商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去年中国酒业协会对全国白酒产品进行了大量测定,发现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不过酒业协会在近日的一份声明中称,“目前中国白酒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
“万一塑化剂风波蔓延,库存的酒卖不出去、退货又无门,对经销商来说损失就大了。”义乌农贸城经营白酒的朱先生说,酒类特别是高档白酒,库存往往价值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被牵连的后果很严重。他认为,一旦出了食品安全问题,生产厂家应该及时召回。
塑化剂风波再次拷问食品安全
“此次白酒的塑化剂风波,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再次提醒食品安全问题。”白酒经销商樊先生说。
据了解,塑化剂是一种工业用塑料软化剂,被广泛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清洁剂和润滑油等产品中,对人体危害极大,绝对不能用在食品中。然而,目前包括酒和其他食品的检测标准全项里,均不含塑化剂这一项,除非接受企业或个人委托,或者相关部门对产品抽检。
塑化剂用途广泛,并且在包装环节中存在析出风险,但它仍属于食品检验的“真空”地带。记者采访的多位白酒经销商和市民表示,既然产品出厂销售,人们就认为其是合格产品,出了问题,最应该拷问的是生产源头和质检标准,而不应该在事件出现后造成“集体恐慌”。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或者少摄入塑化剂?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建议消费者,最好不要用塑料桶来装酒和油,非要装的话,最好选择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PET),也就是在瓶底或者瓶身上有个三角标志,里面有数字“1”的塑料桶,这也是鉴定所用的塑料桶是否合格的最直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