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主要建立在“馈赠关系”上,有来才有往。
——(美)罗伯特·哈夫
美国畅销书作家罗伯特·哈夫在一本叫做《如何在这个疯狂世界里找一份好工作》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社会主要建立在“馈赠关系”之上,有来才有往。于是很多人便认为看来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要向往上爬,恐怕只有咬着牙不惜血本的“真情大派送”了,给领导、同事送的“礼”越多越好,越贵越好,所谓有“礼”走遍天下,无“札”寸步难行。由此一来,这个周而复始的“人情债”便恶性循环起来,又怕它还又要依赖它。
其实工作中,到底需不需要给上司,给同事送礼并不是最重要的,送与不送都有可能带来或有利或不利的影响,重要的是如何送礼?何人该送?何人不必送?送什么的问题。
“该如何送礼”是人情礼仪中很难处理的必修学问,这门课,学校没教,同事没明说,全凭自己去摸索、去掌握。熟知送礼学问的人往往不仅八面玲珑,进而八面威风了。
古人有过一句这样精辟的论述:“锋芒不露无孔铁锤,八面玲珑,多虚少实。”比喻人心思灵巧,任何事情都能处理周到,工作自然顺心,人缘也好。“八面玲珑”该玲珑些什么呢?关键也许就是“八分精神用来做人”,“只剩下两分力气做事”,要不然为什么许多人事情往往做得很糟,仟然“玲珑”得像个腹中空空的大绣花枕头,却照样红极一时,春风得意呢?
在做人的功夫里,送礼物当然是必修的基础课。送礼物给同事,是八小时之外建立感情,推进关系的最有效的物质桥梁;同事帮了你的忙,事后不忘认真地选一份礼物亲自登门送上,既还了人情,又不致失礼;同事家有婚嫁喜事,根据关系的远近亲疏送上一分合适的贺礼,既添了喜庆,又买了人缘儿;同事生病,及时前去探望,时间不宜过长,送些鲜花、果篮、营养饮品等足矣,既安抚了病人,又表达了关注……诸如此类同事间的私人馈赠,作为联络感情,人情世故的必要应酬,当然未尝不可,但要注意轻重之分,一般不宜买太重的礼物,免得让对方感到你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