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奥珍展,是昆明城百年来最大一次文物展,上千宝贝齐聚此地,其中731件来自瑞士洛桑,这也是因为中国即将举办全人类的体育盛事——奥运会,人家才答应让这些展品走出来。昆明城盘踞西南,素与中原隔远,但这次能与中原沿海等十余座城市同举奥珍巡展盛事,多亏当地善心企业机构积极作为。
这刘氏走进大厅,顿时花了眼,软了腿。各种宝贝满目琳琅,只恨爹娘少生了一双眼,少长了两条腿,大半日浑然不觉就过去了。这厢见夕阳西下,大门要关,他暗自琢磨:倘有一指南,进门按图索骥,当省去许多周折。
遂有本版“寻宝秘籍”以飨读者。
奥运之父——顾拜旦
展品名称:顾拜旦头像、曾使用过的马刀、《奥林匹克宣言》手稿复制品。
皮埃尔·德·顾拜旦,是现代奥运会的奠基人。他出生于巴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后又去英国深造,学教育学。
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田径代表大会上,顾拜旦首次公开了他恢复奥运会的设想,并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游说工作。1894年1月,顾拜旦以法国田径协会联合会秘书长的身份,向几乎全世界每个体育组织和俱乐部发出邀请——参加1894年6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
6月16日,终于有20个国家派代表在法国巴黎大学召开了第一届“重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会议”。6月23日晚,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即国际奥委会)的决议(从此,6月23日也就成了“奥林匹克日”)。当时,定居巴黎的希腊艺术家泽·维凯拉斯当选为首任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大会决定,在1896年召开首届现代奥运会,历史名城雅典获得主办权。
1896年4月6日,经历了诸多坎坷和曲折的首届现代奥运会终于在雅典开幕,并最终发展成今天如此繁荣的全球体育盛会。
鉴于顾拜旦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及世界和平做出的卓越贡献,1928年,顾拜旦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1896年,顾拜旦当选第二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他在这个位置上干了近三十年,直到1925年。1937年9月2日,顾拜旦在日内瓦公园散步,坐在一张长椅上猝然长逝,享年74岁。遵照顾拜旦的遗愿,他的遗体被埋葬在洛桑,而他的心脏则单独埋在了古代奥林匹亚遗址附近的一座墓穴里。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吉祥物瓦尔迪
一只德国纯种小猎狗,名叫瓦尔迪(Waldi)。
它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作为夏季奥运会吉祥物亮相后,孩子们开始享受到夏季奥运会带给他们最好的礼物。那一年,瓦尔迪被制成了玩偶、钱匣、移动小像、钥匙圈、贴纸、海报、徽章等各种形式和大小的物件。以后,以动物作为吉祥物、构图更像一个工艺性装饰画的设计理念,影响了多届奥运会。而许多年之后,瓦尔迪还被制成了别针,喜爱它的人,与它日夜不离。
1936柏林奥运会火炬
它今年72岁,以抛光钢材作材质,由镁为主要燃料供燃,诞生于1936年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是奥运会火炬“始祖”。它的底部画着一条圣火从奥林匹亚至柏林的传递路线,手柄上写有“向传递者致敬”的字样。
1936年,一个叫卡尔·迪姆的教授根据古希腊瓷器上的绘画设计了它,一个叫弗里德里希·克虏伯·许特韦克的德国人制作了它,希腊人康斯坦丁点燃了它。燃点圣火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战士,而火炬传送则象征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平与友谊。从此以后,国际奥委会正式规定点燃奥林匹克火焰是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
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
见过悉尼歌剧院吗?想象得出太平洋上蔚蓝的海水吗?听说过澳洲本土健身器具“飞去来器”精妙的弧线吗?没有,没关系,这些元素都在这里得到体现。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它以蓝、白、黑为基本色彩分为三层,分别象征着水、火、土。
当年,一位澳大利亚海洋生物学家手持经过特殊化学处理的它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底完成了3分钟的水下火炬接力,一位澳大利亚田径名将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浮出水面,在水中点燃了主火炬塔,生动形象地反映火炬设计的元素——火、水、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雕像,SANGrenxin——一位著名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
她是谁?
一位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
邓亚萍,王楠,或是张怡宁……
不,它代表着整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
一记重扣,于无声处,绝地反击。
中国乒乓,曾经沸腾了一代人的鲜血,是她们,用数十年的厚积薄发,让希望攀援着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记重扣将光荣锁定在乒乓奖台,敲响欢庆的锣鼓,打出了国之威风……
古希腊青铜刮身板
古代奥运会的赛场没有浴场,古希腊运动员在比赛以后,会在全身擦上橄榄油,然后用铜制半月形的“刮身板”将油、汗和污泥的混合物刮掉。
盛油的小瓶子和刮身板都是古希腊人流行携带的必备之物。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火炬
它是奥运圣火史上第一支享受空运的火炬。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后,由希腊火炬手传给加拿大火炬手后,一座电子感受器将它上面的火焰变成电子脉冲,发射给卫星,再由卫星传递到加拿大渥太华国会山上的激光装置,这个装置收到脉冲后把它转变成热射线点燃了火炬。仅用了5天的时间,火炬接力就跑到了蒙特利尔。最后,一对分别只有15和16岁的男女手举火炬共同点燃火炬塔,这是奥运会史上唯一一次由两人共同点火。
1984洛杉矶奥运会金牌
奖牌正面是古代竞技场和手持月桂花冠的胜利女神奈基。背面表现手持棕榈叶的一群运动员将获胜者举起的情景。
1984年7月29日,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第一项比赛结束。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将这样一枚金牌戴在了一个叫许海峰的中国人脖颈上,并称这一天是“中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一天”,另一个叫王义夫的中国人获得了铜牌。
许海峰获得的洛杉矶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奥运会史上的首枚金牌。
奥运邮票
第一套奥运邮票的发行,拯救了奥运会。
首届现代奥运会的筹办存在严重的资金缺口,组委会为此犯愁,一位名叫戴米特斯·萨克拉夫斯的希腊集邮爱好者提出发行一系列的纪念邮票,这套邮票需要选用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宙斯神庙”、“古竞技场”等经典的画面。
组委会发行了这套奥林匹克邮票,很快帮他们解决了财政问题。此后,不仅奥运会主办国,其他国家也发行这类邮票。
希腊发行的第一套奥运邮票如今一张的市面价值估计在30000美元左右,比最初的发行价整整翻了30万倍。
古代奥运会
展品名称:铁饼复制品、跳远用缰绳复制品、标枪复制品。
古奥运会创造的竞技运动组织模式与奥林匹克的理想和精神,对现代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前13次奥运会中,唯一的赛跑项目是200码赛跑,但很快增加了长距离赛跑等项目。除了传统的赛跑和赛战车以外,还有标枪、铁饼、跳远和摔跤等比赛。这几件展品真实地记录了古代奥运会为数不多的项目设置。
有史记载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举办于公元前776年。从此后每四年古希腊人都在奥林匹亚举行奥运会,到公元394年时,头脑发昏的罗马皇帝提奥多西认为奥运会是异教徒的仪式,禁止了它。至此古代奥运会历时1170余年,举行了293届。古代奥运会妇女偷看比赛被抓到就要被处以死刑。但第二届现代奥运会上,女性得以参加比赛,这是奥运会的一大进步。
“阿甘”的跑鞋
迈克尔·约翰逊是美国著名男子短跑运动员,第26届奥运会田径200米、400米双料冠军。洛桑博物馆特意收藏了美国专为约翰逊参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设计的跑鞋,鞋的材质为塑料金属布。
约翰逊1967年9月13日生于美国的达拉斯,自幼就显示出超众的短跑天才。参赛后屡破世界纪录,1996年奥运会前,约翰逊“狂妄”地要求国际奥委会改变奥运会田径比赛赛程,以便使自己能够在奥运会上夺得200米、400米金牌。国际田联经过研究,终于为他开了绿灯,更改了田径比赛的一部分赛程,为他成为“世纪之人”铺平了道路。约翰逊果然不负众望,获得了200米、400米两枚金牌,并奇迹般地以19秒32的成绩创造了属于21世纪的200米世界纪录。
约翰逊的身材并不匀称,他下肢略短,显得粗壮,腰身修长,但上、下肢肌肉发达有力。正是这种特殊的身材,造就了他在弯道跑中的优势:重心相对较低,身体内倾幅度较小,利于弯道速度的发挥。其实他的跑姿并不好看,像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梗着脖子、挺着肚子,跑步的形象十分特殊。
2004年雅典,Fastskin泳装
鲨鱼皮泳衣?不要感到恐怖,在悉尼奥运会上,游泳选手就是穿着它进行比赛的,在奥运预选赛中,有几名泳将还穿着它打破了纪录。据说,鲨鱼皮泳衣可使游泳选手在前进时的水阻力减小到最低程度。当然,在这里,市民还可以见到更“原始”的泳衣———棉质连体衣,袖口是半截袖,肩部还有两个纽扣作为装饰。而众所周知,棉质衣服是最吸水的。
1896年雅典奥运会海报
1896年,随着一位古希腊女神出现在宣传画中,第一届奥运会官方海报登上舞台,奥运会海报的发展历史被揭开序幕。
1896年,雅典开创性地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并选择用象征和平与友谊的橄榄枝来表达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至高无上的理解和尊重。原本首届奥运会既无会徽也无招贴画,我们看到的这幅画是雅典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报告的封面。
雄浑的雅典卫城,手执橄榄枝的雅典娜女神,深嵌的马蹄印。奥运会徽古铜色的浮雕散发着浓厚的古希腊气息。左上方公元前776—1896的字样表示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一脉相承。
《神圣休战条约》
展品名称: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钥匙扣,饰以奥运会徽和代表奥林匹克休战标志的和平鸽;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纪念品,饰以奥林匹克休战(Ekecheiria,希腊文“握手言和”)和奥运会徽饰件;1994年利勒哈默尔奥运会纪念品,饰以奥林匹克休战和奥运会徽;1994年利勒哈默尔奥运会,饰以奥林匹克休战标志和平鸽的别针。
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希腊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建立了200多个以城邦为单位的小国。这些小国之间各自为政,常常兵戎相见,没有统一的君主。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要积极训练体格健壮、行动敏捷的士兵,激励他们的士气。所以集会比武是当时君主所发明的一项培养合格士兵的手段。
斯巴达人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伊利斯城邦人占据着一个叫做奥林匹亚的地方,而斯巴达人一直想吞并这块圣地。伊利斯城邦人顽强抵抗,而斯巴达人久攻不破。持续不断的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健的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一种有力手段。
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
于是,公元前884年,伊利斯王和斯巴达王达成了一项定期在奥林匹亚举行集会(即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协议,并签订了意义深远的《神圣休战条约》。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神圣休战条约》规定:奥林匹亚为神圣的无战争区,希腊各城邦不管任何时候进行战争,都不允许侵入奥林匹亚圣区。在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凡是携带武器进入奥林匹亚的人,会被认为是背叛了神,应当受到惩罚;有力量而不惩罚这种背叛神的行为的人,也会被认为是对神的背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