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商品、唯美的展厅、繁忙的客商,随着2008义博会的落幕,这些也在欢声笑语中告一段落,偌大的会展中心又将回复昔日的宁静。从1995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十四届的义博会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见证着义乌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见证着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成长,还塑造了一批批青春热情的义博会志愿者。
本届义博会共有700名志愿者参与到各个服务岗位,在他们“青春奉献义博会”的背后,还有许多故事值得回味。
最“坚持”的志愿者——张涛
对1986年出生的山东小伙张涛来说,当上义博会志愿者真的很不容易。
张涛就读于山东菏泽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平日里喜欢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资料,因为明年他就毕业了。久居北方的他,对南方的许多城市都很陌生,也很向往。
当他知道2008义博会要召开时已是10月16日,了解有志愿者服务项目后,他立即着手联系。打了四个电话后,他终于和义乌团市委的工作人员小楼联系上了。因今年志愿者并没有在社会上公开招募,而人员名单也早已确定,小楼说明情况后礼貌地回绝了。“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机动、替补,干什么都行,吃住我自己解决,只要能参加义博会就行”,张涛再三重复着,久久不挂电话。这种韧劲不仅打动了工作人员,也感动了团市委的几位领导,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18日,他买了菏泽到杭州的火车票,因是站票,上车前他买了条可折叠的小凳子,在过道上坐了15个小时。到达义乌时已是第二天中午12点多,下午两点联系上团市委的小楼后才安顿下来。在他的要求下,他被分到了资料搬运组——最辛苦的志愿者岗位之一,早上8点到岗、下午5点离岗,忙时一天要装6000多份资料。
“对自己这次的坚持有什么感触?”张涛坚定地说:“很值。这次经历不仅使我开阔了眼界,结识了很多朋友,而且对自己的就业心态和生活态度也有很大影响。”
最“高龄”的志愿者——吴松
1973年出生的吴松是青年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老将,除了第一届,他已连续13年参加志愿者服务了。
从2000年开始,吴松一直担任义博会展区大组负责人的服务角色。除了前期的志愿者培训,每天早上,他都要去每个点巡视一遍。每天下午,他还要召集各小组长开会,让他们汇报一下当天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他们沟通。一些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时常碰到委屈的事,安抚他们的情绪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谈到十几年的志愿者经历,吴松颇有感触,他认为,志愿者不但没有工资,还要尽心尽责做好工作,很不容易。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受宠爱,很少吃苦。因此,吴松常常建议年轻人去当一回义博会志愿者,好好锻炼一下自己,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只要有机会,明年我还想继续做志愿者。”
最“出名”的志愿者——林小孩
这年头,叫什么名字的人都有。这不,一个名叫“小孩”的志愿者就因名字而出名了。
来自温州的林小孩就读于工商学院文秘系,小姑娘长得清秀、可人。在今年的义博会上,第一次当志愿者的小孩就碰见了一件“大事”,也因此让她更出名了。22日上午10点左右,在4号馆服务点的小孩到展位上去领会刊,一位参展商说有个外籍客商把包落在他们展位上了,问她管不管。知道里面有签证和护照后,小孩立即带着该参展商做了登记并通知广播处,又陪着他将包交给展馆内的相关公安人员。之后,小孩就回岗位了。
后来听说那个包里有5.5万欧元的现金,失主是位法国客商。至此,小孩的大名更加“远扬”了。“其实,包不是我拣到的,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