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无纺布行业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为医务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防护装备的重任。由于无纺布行业为防治非典作出了突出贡献,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非典时期的拉动效应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无纺布材料有很强的阻隔效果,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在国外早已大量应用于医疗行业。但由于价格等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我国尚未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非典疫情爆发后,无纺布的特殊性能开始被更多的人所认知。用其制成的防护口罩和医务人员使用的一次性防护服就成了用来预防传染的炙手可热的畅销产品。由于疫情来得突然,国内又没有防护用品的战略储备,而我国企业生产的医用防护服大多数接的是外单,所以,当国内市场急需时,无纺布制品纷纷告急。3、4月份,许多无纺布制品及卷材生产企业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产品依然供不应求。
在此期间,无纺布行业不仅产销两旺,同时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纺粘无纺布从过去12000元/吨涨到14000元-16000元/吨,甚至更高。当时,用于制作口罩的无纺布材料一般为SM S(纺粘-熔喷-纺粘),即中间一层是过滤、阻隔效果比较好的熔喷无纺布(M),两边为纺粘无纺布(S)。SM S的价格涨到30000元/吨,熔喷无纺布的价格达到40000元-50000元/吨。用于生产消毒纸巾等卫生材料的水刺无纺布销量也大增,价格亦有不同幅度的上涨。
目前,随着疫情的逐步被控制,需求量虽有所减少,但企业仍产销两旺,有些企业的生产已安排到8、9月份。与旅游、餐饮、会展等受到非典重创的行业相比,无纺布行业可以用一派繁荣来形容。
非典过后的带动作用增势不减需求扩大
当非典阴影渐渐散去的时候,我们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无纺布行业的繁荣是非典带来的吗?非典过后,行业还有发展潜力吗?
我们知道,无纺布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建筑、医疗、环保、航空航天等领域,而不仅仅是用在医疗卫生方面。近五年来,我国无纺布产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有力地拉动了各种卫生用品、空气过滤材料、医疗用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国内各项大规模的建设,如三峡工程、环保工程、西部大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大大促进土工布、过滤材料、防水材料、包装材料的需求。所以,业内人士认为,非典的突然爆发,只是对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无纺布有了一个突发性的增长,随后很快就会回落到正常增长的范围。而在此期间,由于建筑、旅游等行业受非典影响,从而给生产用于这些领域的无纺布企业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谈到目前我国无纺布行业的发展现状,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明儒说,无纺布的需求量近几年来一直呈高速增长,今后几年也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任何突发事件都阻挡不住这种增长势头。只是由于非典疫情的刺激作用,人们的卫生预防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加大了对卫生用品的需求。无纺布行业将会在这样一个新的市场需求拉动下,更快地创造出更加繁荣的发展局面。同时,由于无纺布防护用品在防治非典疫情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不仅使更多人认识了无纺布,也使更多的投资者看到了无纺布制品巨大的市场空间。毫无疑问,接下来必然会有更多的企业投建新的生产线,这将使行业内的竞争更加激烈。在采访中,当问到一些生产无纺布的企业如何看待即将来临的竞争时,他们的回答让我们对这个行业充满了信心: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是必然法则,但最终结果必将是促进行业向更大更强的方向发展。竞争对产品档次的提高、新产品的开发等都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使之产生质的飞跃。
非典引发的新课题扩大规模开发新品
尽管我国无纺布行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毕竟起步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非典对无纺布行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水平就是一个很好的检验。由于疫情来得猛、来得凶,开始时人们对防护用品还来不及有过多的挑剔。后来,非典隔离区医护人员就都采用了美国杜邦公司用闪蒸法生产的无纺布隔离服、口罩,而我国尚无这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另外,在非典之前,我国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竟无国家技术标准。非典疫情的出现,使这个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业内人士指出,无纺布行业要走上更加快速、健康、规范的发展轨道,必须在四个方面扎扎实实地作出努力。
第一,是要扩大规模,增强快速反应能力。我国非织造布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且大多只有1一2条生产线,生产能力在1000吨左右,在国际市场难以形成竞争优势。非典爆发初期,无纺布制品之所以供不应求,主要原因也是企业生产单一,市场应变和品种转换能力不足。今后,有条件的企业,应逐步形成上下游一条龙的集团化企业,提高快速、主动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第二,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我国的非织造布行业绝大多数还是采用单一工艺生产的常规卷材及制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不高。防治非典采用的熔喷无纺布,能屏蔽血液甚至细菌,但对极微的病毒尚不能有效阻挡。有专家指出,如果加入抗菌材料或进行相应的抗病毒处理,就有可能开发出有更好防护功能的医用口罩和其他防护用品。当然,这需要在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
第三,要拓展无纺布产品的应用领域。以医用无纺布为例,我国企业生产的大多数是用于一般医护人员手术用一次性防护服,受预防非典实践的启发,许多人建议今后应开发针对不同医护人员、不同病菌、不同等级的防护服。如果企业都是只盯着几个成熟的产品,难免造成行业内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四,规范行业技术标准,健全产品检测机构。无纺布医用防护服的技术标准是在非典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才紧急制定的。行业应从中汲取教训,尽快制定或完善用于其他领域的无纺布及其制品的技术标准,并建立健全权威的检测机构,从而使企业能够依照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无纺布行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资料显示,近几年来,世界无纺布的需求量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纺布的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很多领域对无纺布的应用还是空白,无纺布巨大的市场潜力还有待我们去开发。所以,要想在不远的将来把我国无纺布行业做大做强,还需要步子再大一点儿、速度再快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