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于6月1日起实施的“限塑令”让塑料袋迅速由免费变有偿,然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建立等各种问题仍然考验这一政策能否真正“绿色”。
北京家乐福超市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顾客们自带的塑料袋大小不一,包装起来稍显费时。
“以前家乐福给不要免费塑料袋的顾客设立专门的收银台,人总是很少。所以塑料袋收费的确让很多人少用塑料袋。”超市的常客袁原说。
沃尔玛超市的工作人员也说,自6月1日塑料袋收费以来,只有10%左右的顾客购买超市的塑料袋,其他人多自带袋子或买环保袋。
袁原认为,自带袋子确实给顾客增加了麻烦,但是为了保护环境还是值得的。“在没出台这个政策之前,我也努力这么做了。”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像袁原一样有准备。在屈臣氏购物的李惠就花了5毛钱买了一个塑料袋。“我忘了,本该自己带一个,但是大家都习惯了免费塑料袋,要适应新的情况还需要一段时间。”
李惠希望有关机构能做持续的宣传,提醒大家自备购物袋。袁原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这是一件好事,应该更多宣传政策背后的环保理念而不是仅仅实施一条规定。”
环保人士普遍为塑料袋收费叫好,但是也忧虑目前大家关心的集中在“收费”上,这可能误解了发布政策的初衷。
由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发起的减少塑料联盟项目协调人文衡凤说:“收费应该是最好的一种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方法,目前还不能寄望于所有人都有很好的环保意识。”但是也有可能消费者一旦习惯了,塑料袋的使用量又会反弹。
文衡凤说,收费并非让消费者拒绝使用塑料袋,而是尽量少使用或重复使用。至于用纸袋和可降解塑料袋替代传统塑料袋,很多人认为环保,但是只要他们是一次性使用的,而人们不改变滥用和浪费的习惯,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政策的出台并不一定带来想法的改变。许多超市出于卫生的考虑仍然为散装商品,比如生肉和蔬菜,提供免费塑料袋,有些顾客即使自己带了袋子,也照拿不误。不少农贸市场和小水果摊依然提供免费塑料袋,顾客们也并不拒绝。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去年对31个省市区9011名18到65岁的城市和农村居民的调查显示,尽管环境污染问题在人们最关心的9个问题中排名第二,66.9%的人认为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只有13.7%的人认为自己在环保中有重要作用,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的角色不重要。
调查报告说:“这显示中国公众在环保方面依然不够主动,更多依赖政府和机构。”
为举办“绿色”奥运,北京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新举措,包括垃圾分类、设定取暖和制冷的温度限制、推广使用节能灯和鼓励乘坐公共交通等。
自5月开始,北京要求小区物业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毒垃圾分别设立垃圾箱,可是,只有少数市民在自己家里把垃圾分类,这就为措施的有效落实打上了问号。
所有这些政策都面临着和限制塑料袋使用一样的挑战,即,如何真正改变人们的想法和行为模式,如何在费用和人们的生活便利方面做出平衡,以使环保政策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