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求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迅速把自己融入世界创新的潮流中。根据国内外成功企业运作的经验,结合陶瓷企业的发展要求,笔者总结出几种企业创新的思维模式,以期对致力于创新的企业有所启迪。
观念更新。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能否勇于创新、大胆创造,关键取决于思想是否解放、观念是否超前。许多企业缺乏活力、经营困难,究其关键原因是创新的观念落后,创新的思维、思路、方法少。这些企业往往留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做法,以“等、靠、要”的思想对待遇到的困难,缺乏投身市场的勇气和信心,安于四平八稳的生活,缺乏敢闯敢冒敢想的创新意识。有的安于现状,不想创新,有的害怕失败,不敢创新,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会创新。所以,推进观念创新已成为各企业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企业要在改革和发展上取得突破,首先必须摒弃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具备多种创新观念的素养,实现经营理念的创新,真正树立起改革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和不苦落后、奋起直追的争先意识,克服一叶障目、不思进取的思想、保持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不惧怕创新的失败,在观念创新上要从我做起、有所作为,努力培养过硬的创新本领。
结构创新。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结构创新可以透示出一个成熟的现代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应有的创新应变能力。结构创新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资本结构、生产要素结构、劳动力结构等的科学构建和组合。从宏观上看,还包括产业结构和行业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创新。在企业组织结构上,要纵向减少层次,横向打破部门壁垒,将多层次、细分工的管理模式转化为平行网络式的管理结构。
在产品结构上,要在研究市场、了解市场的基础上,按市场的供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不断向市场推出用户接受的产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所有制结构上,结合企业实际,围绕搞活产权,打破国内国外,公有私有界限,大胆改革,实现所有制结构多样化。在资本结构上,通过兼并、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大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优化资本结构,实现资本的扩张。在劳动力结构上,通过引聘、培训、改革调整等途径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年龄、性别等进行优化。在其他生产要素结构上,打破地区、行业、产业界限,按生产规律配置优化生产要素,加快向效益规模化、经营多元化、市场国际化、管理现代化转变。
制度创新。这是增强企业生机和活力的必由之路。制度创新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核心,它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涉及产权问题、企业性质问题、企业集团的组建与运作以及企业人事、用工、分配等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建立机制灵活运营规范,能有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企业制度。我们要坚持以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和体制为核心,大力深化机制改革和体制创新。一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全面建立和形成新的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二是继续推进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在人事制度上坚持能上能下,以德才为标准,以业绩为依据,实行高中层管理人员竞聘制,干部业绩考核制和末位淘汰制,在用工制度上坚持能进能出、实行劳动合同的动态管理制;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有机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三是要建立以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为核心的各种配套机制,使人尽其才,财尽其值,物尽其用。
经营创新。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经营创新是立厂之本、兴企之路。在知识经济时代,优秀的企业领导人首先应当是优秀的创新经营者。企业经营创新包括经营方法的改进,经营网络的建立,经营策略和经营思想的创立,经营方针的制定以及潜在市场的发现,经营业务的拓展,生产规模的确定,产品方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如虚拟经营、项目经营、特许经营、求异经营、连锁经营、代理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专业化经营、多元化经营等都是很好的经营方式和策略手段。
只有创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潜在优势,再加上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的创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营创新。因此,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根据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对企业的经营要素进行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充分利用自身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分析技巧,灵活运用有效的经营方式和策略,努力做市场需求的开拓者,努力为上帝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在顾客的满意中实现企业、出资者、员工和经营者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