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东潮州的手电光下勇救四川灾区耿达乡87岁老人的事情成为当地村民们的美谈。“这是我们应该尽力而为的事情。”8日,医疗队的工作员这样说。
天黑送来受伤老人
“那天晚上天已经黑了。”据当时的医生回忆,8月30日晚8时许,天渐渐黑了下来时,由于前夜的余震和大雨造成山体滑坡,耿达乡水电站的输电线杆被砸断了,全乡的电也停了。因为没了电,潮州医疗卫生队的小伙子们早早就进入帐篷,刚洗嗽完毕准备休息。
突然,传来了求救的声音,一位老乡向医疗队的帐篷奔来,一边跑一边气喘嘘嘘地说:"我父亲不小心摔了一跤,头部摔了一个大窟窿,求求你们快去救救我父亲!"接到求救后,潮州医疗卫生队陈文洲队长立即带领外科汪朝阳主治医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其他队员也闻讯迅速赶到卫生院协助抢救。
在当地卫生院,医生们看到一位老人躺在木梯做成的简易担架上,旁边围着一群家属,老人头部及颜面到处是鲜血,担架上也布满了血迹,奄奄一息。先期赶到的卫生院熊院长一边压着伤口,一边急切地说:"伤员头部有一个大窟窿,还有一条动脉血管断裂,一直在喷血,并且血压不稳定,这该怎么办?"在场的乡政府曾主任也焦急地说:"老人伤势严重,我们这里的条件这么简陋,要不要转到小金县医院抢救?"
汪朝阳医师蹲下身子,打着小手电检查发现,对这位危在旦夕的、已有87岁高龄的老人额顶部有一长约8厘米的伤口,深达颅骨表面,伤口边缘有一血管在活动性出血,额部还有一处长约3厘米的伤口,左侧颧部有一长约5厘米的裂伤口,左下睑及左鼻根部各有一长约1厘米的裂伤口,伤口污染严重,流血不止。同时还伴随有血压低,病情危重,必须立即进行止血清创缝合手术。
停电成手术最大困难
此时,潮州医疗队的医生们发现,耿达乡卫生院的条件十分简陋,整个医院连一间清创室、一张手术床、一盏无影灯都没有,甚至连一个消毒的手术清创包都没有。更可怕的是,耿达乡最充足、平日最能保障的电今晚也因意外停了。摆在医疗队面前的是两难地选择:要么由卫生院将老人送到170公里以外的小金县医院进行抢救,潮州医疗卫生队则不用负任何责任,但老人病情危重,伤口仍在流血,并且耿达去小金路上还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高、白天能见度都极低的巴郎山,加上近日余震频繁,耿达通往卧龙的道路也时断时通,老人在路上随时可能出现意外;对老人立即进行手术,但卫生院条件极其简陋,老人年纪大,体质差,病情复杂,万一出现意外怎么办?而且还要在没有电灯照明的情况下进行手术,难度非常大。
在泪流满面的家属面前,看到他们哀求的眼神,汪朝阳医师同队长陈文洲进行简短的商量后,决定争取宝贵的时间,冒险对老人进行就地抢救,实施手术治疗,尽量挽救老人的生命。工作组组长徐和接到汇报后也非常重视,立即赶到现场,并指示医疗队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老人的生命。
十几支手电筒照亮手术台
当晚,汪朝阳主刀,陈树亮当助手,黄树生帮忙测血压……一场生命的接力就在漆黑狭窄的医院走廊里木梯搭成的担架上开始了。
周围的人们见状也纷纷打亮了手中的电筒,顿时,医院里亮起了十几支手电筒,先前黑暗狭窄的走廊豁然变得宽敞明亮。爱心在走廊里涌动着,希望在众人的接力中传递着。
手术顺利地进行着,老人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突然,地下猛烈地抖动了一下,有人说:"地震了。"但没有一个人跑开去(后来才知道,当晚四川攀枝花发生了6. 1级地震)。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在潮州医疗卫生队全体队员的努力下,手术终于顺利完成了。伤者的头部总共被缝合了数十针,伤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生命体征稳定,老人终于获救了!
第二天,当工作组组长徐和前来探望老人时,患者家属紧紧握住徐和的手说:"要不是你们潮州医疗卫生队,我父亲恐怕凶多吉少,是你们救了我父亲,是汪医生救了我父亲,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