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王朝起,镜子在埃及文明中就成为人们日常梳妆必备品,这件文物是古王朝晚期和中王朝(第一过渡时期)的典型制品,金属镜面可能是 青铜 或 紫铜 ,镜柄为木制呈莎草茎状。镜面的金属经过高度打磨,王公贵族们的镜子有时采用黄金或白银。做工更为精致的镜柄上还会刻有神符(天神哈托的头像, 贝斯神 的身体以及 太阳神拉 的太阳环),类似这样的镜子在新王国时期随处可见,无论是莎草的外形还是神像都代表着对生命的祝福。
事实上,镜子除了其实用功能之外,还带有一些象征含意,因为它在映出人脸的同时,还向人展示了另一个自我。在古埃及语中,镜子“ankh”一词也带有“生命”的意思。正由于这个原因,在陪葬品中镜子因此“再生”的寓意而显得格外重要,此外、莎草茎柄、神像以及代表太阳环的镜面同样重复强调着亡灵再生的寓意,众多的考古文献也记录了它的重要性,像镜子这样寓意深刻的陪葬品经常被安置在木乃伊的绷布层中,位于死者的头部、胸部、手中或两膝间,无论死者是男性还是女性。对于古埃及人来说,拥有美丽健康的身体并非只是女性的专利,男女老幼都会在镜子前、用护肤油脂以及香水装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