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广东浙江龙头企业决心打造中国最大的五金基地
有千年历史的大足龙水五金,曾是全国五金业的“老大”。其最辉煌时,浙江、广东的企业纷纷来渝取经,并以“徒弟”自居。然而好景不长,龙水五金的“老大”地位,被迅速崛起的浙江永康夺去。近年来,大足龙水五金更是沦落到为“徒弟”打工的地步:一些企业为永康的企业贴牌,赚取一点加工费。
去年以来,当地政府痛定思痛,祭出了重振雄风的三板斧:提高技术含量、修补产业链、整合市场资源,意欲夺回失去的王者之位。
全国五金盛会
龙水镇借来东风
4月28日,大足龙水镇车来人往,热闹异常。第四届中国龙水五金博览会的召开,让当地的五金业主们感到振奋。一位当地经销商称,“这次博览会与往届不一样:从以前的市级博览会升格到了国家级博览会。”
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此次前来参展的有82家省外企业,占与会企业的35%;市内企业20家,占9%;参展商则以大足以及重庆、永川等地五金生产企业为主。展会的第一天就签下8个项目,协议总投资达45.5亿元,涉及新型五金材料、工业园建设、现代专业市场等。
这已是第四届五金博览会了。“最早两次是在大足举办的,场面很冷清。第三次搬到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那一次虽然开得很热闹,但当时的大足五金,已没法跟来自浙江、广东的企业实现对接,也没签几个协议。”
这次盛会的成绩,让大足县委书记江涛感到了几分欣慰,“2007年,我们办了大大小小的培训班,给大足的五金企业充电补课,内引外联,如今总算看到了振兴的苗头。”
引“狼”入室
你发财促进我发展
举办一次国家级博览会并不是大足的目的;借此重新打造全国最大的五金基地,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作为首批签约入驻大足“浙江五金产业园”的3家企业之一,浙江鹰达刀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应卫忠告诉记者,其项目已在园区内开工,其他几家浙江企业也开始在此组装生产线。
据了解,大足政府已与3家浙江企业达成了入园协议。它们是:浙江永安休闲家具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从事铝锭生产及制品加工,预计产值1.8亿元;浙江泰安休闲家具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生产安全门及配件,预计年产值2亿元;鹰达刀具有限公司投资的不锈钢衣架、毛巾架等家居用品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2亿元。
“如果没有阳江十八子和我们互相贴牌,为民、金忠、永红等企业的技术更新就没那么快,而阳江使用的材料也没那么好。可以说,相互贴牌的方式,使双方从材料到研发、到外观设计都上了一个台阶。”江涛表示。
市场严重萎缩
师傅为徒弟打小工
在参加这次盛会之前,记者曾走访了市内一些大的百货商场,发现已很难找到大足五金产品的踪迹,就连一度名扬全国的“龙水刀”也是风光不再。
大足五金产业的衰落开始于上世纪的90年代。“原因在于大足五金错失了两大发展动力:科技创新及附加值的提高和外贸出口。而浙江和广东的五金产业,恰恰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两个机会发展起来的。”应卫忠认为。
其实,大足小五金也有出口,每年在2亿元左右,但其自营出口却不到500万美金。“你不知道别人把产品买走后卖到哪里去了。”据江涛介绍,销售到东南亚地区的刀具,很多都是贴别人的牌子。“改革开放后,沿海五金产业发展得很快,产品主要是出口。在我们还满足于一般的刀具、餐具生产时,浙江早就开始生产七彩军刀了。
大足县五金产业发展办公室(下称五金办)曾将其五金产业和广东的阳江、金沙,湖南的邵东等地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差距很大。而与昔日的“徒弟”浙江永康相比,更是不能同日而语。
说起这段历史,大足县五金办主任王大蓉颇为感慨:记得当时浙江一些企业曾到大足来学习手艺,大足人还不愿意教,而如今早已被别人赶超了。
一个看得到的事例是,梅花锁业以前曾以大足的金鸡牌挂锁为师,在梅花锁业已成为中国的挂锁生产中心的今天,金鸡挂锁却几乎销声匿迹。
五金商会副会长黄常春分析,大足五金逐渐走向没落的原因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小作坊靠仿造,大一点的企业给别人做配套。”
大足五金办提供的一组数据也为黄常春的观点提供了佐证,数据显示:2007年全县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加起来也不足500万元,申报的专利却仅有31个,平均每个企业0.05个,没有哪一个企业有自己的新产品研发团队。而浙江永康在2006年的时候,平均每个企业拥有专利6.8个。
另外,颇受业界诟病的一点就是大足五金的品牌缺失。全县612家五金生产企业中,有注册商标的却仅有139家,重庆市著名商标仅两个,没有一个重庆市名牌产品,国家级品牌更无从谈起。而永康在2006年时就拥有16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12个国家免检产品及无数个省级著名品牌。
祭出“三板斧”
谋求精确市场定位
数据显示,目前大足全县规模以上的五金企业54家,而产值上亿元的仅有一家,5000万~1亿元的也仅有一家。
“龙头企业的不多不强直接导致了带动力差,形不成明显的产业分工,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和辅助产业、配套产业跟不上,产业链极不完善。”王大蓉说。
大足县的决策者们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如何完善产业链,拓展企业生存空间,推进传统工艺向现代制造转轨呢?
第一步是培育龙头企业,改变“小而散”的状况;第二步是提高科技含量。
而在此之前,大足县已成功引进了梅花锁业、阳江十八子等著名刀剪品牌企业和刚毅机械、铸海铸造、江苏旋力、长兴板簧等五金铸造企业。
江涛告诉记者,“我们的招商思路是‘你发财、我发展’。”通过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和名牌企业,来提升大足五金的科技、管理、人才素质。“让他们把技术、管理、品牌都能带进来,冲击和激励本地五金小作坊。”
在这一点上,大足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
由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开发的高性价比特种钢,已在为民、民贵、永红等企业试点生产。重大材料学院教授李远睿告诉记者,正在筹备一个特种钢生产基地,让刀具五金等原材料实现量产;第三步是延伸产业链,除了五金材料外,还要在包装和工艺上,把大足的刀具生产纳入重庆创意产业的范畴,并涉足产品包装和市场营销等下游环节,以催生出更准确的市场定位。
“我们考察过全国的五金市场。大到巨型油轮的船锚,小到掏耳勺,五金的涵盖范围太宽泛了。就连法国警察用的电动巡逻车,也是由永康五金企业制造的。大足五金近年来虽然落后了,但在东南亚,尼罗河次流域的国家,都有我们的产品:砍刀、五金工具、斧头、建筑五金;在国内市场,川陕甘等中西部地区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我们的脱粒机,在贵州已成为由政府补贴的农用产品,每个家庭都买得起。光这种产品,一个个体户每年的销售额就是几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