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将至,从饭店、酒吧、花店等情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发现,各消费场所预定火爆。据这些场所负责人介绍,其中60%以上都是大中学生,这群人成为情人节高端消费主力。专家提醒,在情人节为浪漫“埋单”要理性有度。
不要认为一束花就能打发一个情人节,今年玫瑰似乎已成为“老土”的代名词,作为情人节必备之物,玫瑰已经制造不出什么浪漫了,而手工巧克力、首饰等高端情人节礼物受到更多同学关注。此外,大学生情侣更注重情人节的环境氛围,酒吧、饭店的情人包厢价格不菲,但很多学生消费者纷纷争订。
今年学生对情人节鲜花的消费力减弱。很多学生带着礼物来到花店,只要一枝蓝色妖姬或者红玫瑰作搭配。
“如果只送玫瑰太过时了,既不能收藏又没实际意义。”这是一部分消费者的心声。
MM认为,应该买有纪念价值的礼物送给男友。她这次买的是一款价值500多元的打火机,上面还刻了她的名字。但是,这个打火机花费了mm一个月的伙食费。
据了解,尽管没有收入,但不少学生对花在“小情人”身上的钱毫不在乎。他们有的是从零用钱中省下来的,有的是兼职所得,有的是向同学借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哄情人高兴”。
青少年心理专家刘老师表示,大部分学生经济不独立,爱情上的投资与实际可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学校、家长有必要给孩子们上好“爱情课”,让情人节消费理性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