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推梨业增效梨农增收
全市梨果年产量可达3万吨
本报讯(特约记者季国强 记者陈建权)近年来,市农业部门以实施“绿色精品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为载体,加大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改进梨贮藏方式,加大品牌培育,引导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的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市梨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梨业增效,梨农增收。据市农业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梨种植面积2.8万亩,年产量3万多吨,已成为我市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之一。
梨是义乌传统优势产业,义乌蜜梨素以品质好、肉质细腻松脆、汁多味甜享誉各地。为了改变多年来我市梨种植面积大、品牌化低的不利局面,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品牌建设扶持政策,积极搭建精品梨鉴评会这一平台,引导和支持全市广大梨农和相关农业企业开展梨品牌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先后注册了“皇花”、“藤香园”、“昌财”、“为军”、“佛堂双林”等蜜梨商标,共获国家、省、市级金奖10余项,其中“皇花”牌黄花梨还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梨之一。
为提高蜜梨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市农业部门先后制定了蜜梨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黄花梨地方标准、无公害标准化蜜梨栽培模式图等系列标准化技术资料,引导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以有机肥为主的平衡施肥,矮化整形、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合理用药、病虫指标化防治等一系列标准化栽培新技术,较好地实现了梨生产的精品化、绿色化。同时成立了由水果科技人员、梨专业大户、销售大户组成的义乌市梨业协会,形成了镇(街)、村、科技示范户三级示范推广网络,加快推进无公害梨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
推广优良新品种,是提高梨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市农业部门大力实施绿色精品梨生产基地建设,在建好梨生产基地的同时,通过采用高接换种等技术,引进并筛选出了适宜我市高温、干旱、多台风等气候特征种植的早熟新品种翠冠、早生新水及迟熟品种丰水、雪青等品种,优化和丰富了我市梨品种结构,错开了梨果品供应期,提高了梨农收入。经市农业部门抽样统计显示,在绿色精品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核心基地平均亩增收567元,年增收103.9万元;项目示范区平均亩增收962元,年增收68.3万元;项目辐射区平均亩增收491元,年增收26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