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禁忌:礼品以次充好让顾客伤心商家伤脸
2012年2月4日,张先生从一福特汽车4S店购买了一款轿车,随车赠送了一只导航仪。使用中,他发现该导航仪的记忆功能缺失,且包装盒内无合格证。张先生随后多次找到商家要求更换或维修,均遭拒绝,理由是赠品不能享受“三包”。
经有关部门调查,4S店承认这款导航仪缺失记忆功能,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但仍以赠送礼品为由拒绝提供“三包”服务。经过多次交涉,张先生最终补贴500元换得一只新的导航仪,但只使用了两天,新导航仪的部分功能又自动消失,导致无法使用。
点评:提升销量虽是礼品促销的首要目的,但并非惟一。对产品、品牌和厂商美誉度的宣传其实是极为重要。拿次品做礼品,伤害得不只是顾客,最后受伤最深的极有可能是商家自身,除非你做得是一锤子买卖。可以根据客人的需求,赠送专业的礼品套装。
第二禁忌:伪劣礼品让商家伤脸又伤身
今年年初,汉川市民马先生,在当地的一汽车专营店买了一辆小轿车。付款后,车商当场为马先生装上赠送的地板胶。车商称,这套整车地板胶市场上要卖1800元。没想到之后在马先生开车的时候,经常感觉到头晕。开始他认为是没休息好,并没有太在意。但后来,头晕越来越明显,到医院一看,医生怀疑是甲醛中毒。马先生一下子想到车内的地板胶,这异味像是从那上面发出来的。于是,他找人鉴定了一下,果然是地板胶的甲醛含量严重超标。
2012年2月8日,马先生找车商要求更换地板胶,但车商说赠品不能换。当地工商所接投诉后,调阅了该店的地板胶进货单,发现这是从一些小作坊成捆购进的塑料胶,每捆200元,每捆胶可铺4台车。经调解,车商同意由马先生重新选购地板胶,由车商承担费用并免费安装。
第三禁忌:别让“缩水”礼品“缩”了信誉
2012年2月份,张先生申请了一张某银行信用卡。申请办卡之初,工作人员曾承诺“只要开卡,不仅会得到一个车载保温杯,还可以享受价值580元的汽车封釉以及52次免费洗车”。但等信用卡下来张先生去开卡时,却被告知“汽车封釉的活动已经取消”。“工作人员还拿着一个普通杯子,糊弄我这就是车载保温杯!”
与此同时,张先生之前曾到银行指定的洗车点咨询时,好几家洗车点表示“已经与银行终止合作”,让张先生到其他地方看看。“银行承诺的服务一项也没实现,这也太糊弄人了!”张先生说,之后他找到银行,工作人员答应给他重新买一个车载保温杯,并表示汽车封釉也可以给他做,但要收取200元的抛光费。
“本来就是我应该免费享受的服务,现在怎么还问我要钱?”张先生决定放弃做汽车封釉,但要求银行将折算后的300元现金返给自己,“可他们一直不肯答应!”张先生认为,银行打着送赠品的旗号吸引客户办卡,却在开卡的时候故意“克扣”赠品,损害了客户的正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