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韩敏
即使在市场上承受了起伏跌宕的命运,但等离子(PDP)企业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努力寻求和等待着行业的整体发力。“等离子电视现在确实只是少数人的选择,价格和产品特点决定了其目前只适合一部分人群。但如果你有足够的购买能力,为什么不去享受呢?”
2006年9月,筹划许久的等离子专业委员会终于成立。对于一直在中国“孤军奋战”的松下、日立等企业而言,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长虹、彩虹等中国军团的加入,无疑使等离子阵营更加有战斗力。
但2007年年初,各大数据公司公布的2006年度统计数据却明示了等离子电视在中国的不如意。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增长速度出现大幅下降,销售量预计为61.3万台,仅比2005年增长14%;而销售额为86.7亿元,与2005年相比则下降了10%。中怡康对全国300个城市2000家门店销售监测的数据则更凸显出等离子行业的步履维艰,按照该公司的统计,去年等离子电视在中国的零售额和零售量均出现了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22.67%和-3.62%。
一边是行业携手的大好局面,一边却是市场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对等离子行业而言,现在或许真的是行业总动员的时候了。
呼唤行业整体发力
国家信息中心《2006年度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白皮书》显示,2006年国内平板电视销量477万台,其中等离子电视80万台,远远低于液晶电视(LCD)387万台。
“确实,去年等离子电视的销售不是很理想,相比于2005年前后的增长来说,去年的增长可以说很小,去年我们的总销售量为13万台左右。行业总销售量近60万台。”接受《电器》记者采访的松下等离子营业部张超行说。
在张超行看来,等离子电视销售出现不理想局面的最主要因素来自于厂商的势单力薄。“可以说,去年一直在力挺市场的只有松下和日立。其他企业都没有在等离子电视市场下大功夫。虽然我们也一直很重视媒体宣传,但事实上,当消费者走进商场,看见满眼的产品大多是液晶电视时,等离子电视就不得不面临着被放弃的命运。” 张超行认为,在中国市场,销售要做到出色,还是需要大规模地在商场铺货,但这显然不是靠一两家企业就能完成的事情。“目前,中国消费者还是看商场里什么产品多,有什么,买什么。现在,等离子电视发展不仅仅要看松下和日立,更要看其他电视机生产企业是否会大规模投入和宣传,特别是韩资企业。”日立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访问时也表示,希望能以行业整体的力量来推动市场。
来自大多数中国国内厂商的信息显然不利于等离子的发展。创维北京地区一位销售负责人表示,创维对等离子持保留态度。“我们并不是不想做等离子,只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现在做。从上游来看,我们没有屏资源,日本厂商对屏的控制很严;从终端消费者来看,很多消费者还没有把购买的眼光放在42英寸以上(等离子多为大尺寸产品),价格也不是一般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把重点放在液晶上。”
但长虹的表现却可圈可点。日前,长虹投资60亿元的世纪双虹(长虹和彩虹的等离子面板合资企业)等离子项目已经启动。长虹(中国)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吴定刚表示,在全球40英寸大屏幕电视市场上,等离子的占有率超过80%,而在中国不到50%,等离子在中国市场出现了与全球发展不同步的现象,所以等离子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吴定刚分析说,造成等离子在中国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相比等离子,液晶上游产业资源相对开放,大量企业关注液晶,液晶整机的价格迅速下降,给等离子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二是由于液晶出货量大,渠道上对液晶的关注远远高于等离子;三是在舆论方面,有一些错误的引导,认为液晶要比等离子强。他表示,从成本和性能上来看,等离子技术更适合做大屏幕电视,特别是播放运动图像。他认为,电视向大屏幕和数字化发展、液晶利润日薄、等离子生产工艺提升和2008年奥运会等因素将推动等离子电视的发展。
有业内人士认为,世纪双虹项目的投产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政府对等离子产业的重视。“长虹和彩虹都是大型国有企业,他们的加盟其实反映了政府和行业组织的一种态度。”该人士私下评价说。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云涛则暗示说:“国家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这样写的,重点支持新型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企业间资源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建立整机和元器件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发机制,大力发展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器件,掌握部分核心技术,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建设跻身世界前列的我国等离子产业,形成年产等离子屏百万张以上的生产能力。”
韩国军团至关重要
接受记者采访的大部分国内电视机生产厂家和创维的立场基本一致,对上游的无把握权让众多企业对等离子电视敬而远之。那么,掌握了上游资源的韩资企业LG、三星究竟如何抉择?
接受《电器》记者采访的LG中国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LG宣传的重点产品依然是“左右时间”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包括等离子电视,LG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产品。该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屏幕电视的需求会逐步增加,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等离子电视依然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据记者了解,在LG,显示器部门需要将产品卖给整机生产部门,才能生产等离子电视。所以,最终是否大批量生产等离子电视,还是要看终端需求和整机生产厂的推动力度。
近期,有消息传,由于业务持续严重亏损,全球第二大等离子面板厂商LG正在考虑出售或是分拆旗下的等离子业务。而LG电子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旗下显示器部分的亏损在2006年第四季度增至1470亿韩元,与2005年同期多亏损了810亿韩元。对此,LG电子发言人表示,目前LG旗下等离子面板业务未来的命运尚未有任何定论。
一直在等离子投资方面摇摆不定的三星,却有望在等离子电视市场推波助澜。三星有关负责人称,三星之所以对液晶电视更偏爱些,是因为液晶玻璃基板自己生产,而等离子屏幕需要从三星SDI公司购买。不过三星数字媒体部门新上任的主管ParkJong-woo表示,三星有望在等离子市场取得较好的业绩,今年三星等离子销量计划超过250万台。
高清、大屏幕、动态画面
由于等离子业务短期内不被市场看好,LG电子在其一份报告中预计今年等离子面板价格将下跌30%。面板价格的下降,有望给等离子产品的生产注入新的活力。而市场上名目繁多的液晶电视产品也给一直只有寥寥几款产品的等离子电视厂商带来了压力,松下、日立以及长虹等重视等离子的企业都在尽快推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等离子电视新品,生产“高清、大屏幕、动态画面效果好”的产品则是等离子企业一致认同的出路。
“在高清方面,等离子是吃了很大亏的。很多媒体曾经错误报道,等离子电视没有高清产品,进而导致部分消费者甚至认为,等离子电视不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要求。这对销售的负面影响非常大。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等离子不仅有符合高清的产品,而且特别适合看电视剧、球赛,因为其动态显示效果要远远强于液晶。液晶从技术本质上说,更适合静态画面。我们今后在中国推出的重点产品将为高清产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等离子企业技术负责人说。该负责人同时透露,为了保证在中国推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他所在的企业还计划在2007年提前推出(原本计划于2009年在中国推出)新的高清等离子产品。
大屏幕化也是等离子行业的发展趋势。在42英寸以下的市场中,液晶在成本和技术方面都占据了不可辩驳的优势,而在大屏幕领域,等离子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据《电器》记者了解,目前,在等离子电视生产企业中,松下以生产42英寸~50英寸等离子电视为主,日立主要生产50英寸以上尺寸的等离子电视,而新进入的一些国内厂家则频推55英寸产品。“以前日立也卖37英寸的产品,现在看不见了。”某商场促销人员说。而据市场调研公司Display Research数据,从全球40英寸以上大屏幕平板电视市场来看,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的销量比例为6∶4,等离子仍然占据优势。在众多欧美发达国家的家庭,客厅里多选择大屏幕等离子电视,而液晶电视主要置于卧室之中。赛诺分析师盛哲也表示,今年50英寸及以上尺寸将成为等离子厂商重点开发的领域,该尺寸段将达到10%~12%左右的市场规模。
鉴于大屏幕已经成为等离子阵营新的赢利点,不少厂商在技术上下了大功夫。据了解,近日在德国举办的CeBIT展上,松下推出了其最新产品TH-50PF9EK等离子电视,该款电视拥有1920×1080的物理分辨力,接口配置上,配置了符合HDMI1.3标准的最新HDMI接口,完全支持1080P高清信号格式,可以与松下蓝光播放器等进行很好的视频对接,输出高清晰图像画面。
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目前各等离子生产企业还非常注重产品动态画面质感的提高。例如,日立50PD9900TC等离子电视,可通过丰富的图像调整项目,调节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效果,同时通过VGA接口与电脑连接的效果也不错。三星PS50Q7H等离子电视配备了三星DNIe数码影像处理技术、3D梳状滤波器和数字降噪技术,以及最新的FilterBright靓光技术全面提升画面品质。
据悉,这些新推出的产品价格不菲,售价在每台1.8万~2.5万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