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义乌形成了以浙江义乌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开发区为龙头,义东、义西、义南、北苑、义北等5个工业功能区环绕,大陈、赤岸等一批特色工业小区支撑的工业布局。饰品、无缝织造、工艺品、服装、拉链、袜业、印刷包装、玩具、化妆品和纺织品是义乌小商品经济的代表,已有较大规模,合计产值占义乌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而且通过几十年的摸索、积累,义乌已形成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和全球性的市场影响力,具备进一步做大、做强、做深、做精的优势。
龚丽谨等代表认为,对于义乌工业而言,特色优势品牌营销网络建设是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美誉度等附加值的要求,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和推动义乌工业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义乌市工业发展处于快速升级改造期,而义乌企业发展现状跟不上工业升级的速度,从而对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园结构问题,饰品、无缝内衣、拉链、衬衫、袜子等几大产业集群的规模和市场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但是特点是小而散,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引领市场;二是资本运营不充分,闲散资金较多,处于盲目投资阶段;三是经营模式,目前多以传统加工贴牌生产为主,产品缺乏创新性,营销渠道单一,品牌效应没有突出;四是无自营销售网络或可以自控的加盟网络。
目前,义乌新增国家级产业基地5个,饰品行业列入全省21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试点,袜子、无缝内衣、衬衫等行业成为较大的产业集群,在全国的市场占有份额很大。无缝内衣占全国的份额有75%,袜子占的份额有60%,都是很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另外,还有新型节能光源LED、饰品、汽车零配件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都是可以引导发展成为优势产业集群的行业。
建议政府应给予适当的引导:从技术创新上“引”,提高产品核心技术及品质;从组织结构上“调”,提高品牌营销网络的建设意识;从品牌培育上“推”,建设强大的以自营为主、加盟为辅的主动型品牌营销网络;从企业做大上“扶”,重视品牌网络的力量。总之,要着眼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市场竞争的新动向,引导企业从单纯依靠速度效益转向争取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同时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引导大企业转变经营理念,主动为区域内龙头企业配套,建立分工明确、利益共享、诚信稳定的生产联合体,推动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大力推进企业品牌经营、资本经营、文化经营,促进企业品牌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久。
此外,要加大资金支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引进新设备;可为具有特色优势行业的转型升级设立专项基金,给予优势品牌营销网络建设的企业以财政支持;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内需,在怎样建设品牌,建设自营网络上出台有力政策;重视并支持品牌建设企业,建设行业发展交流平台,建设提供完善信息、质量检测、技术培训等服务平台,协助企业提高对市场技术的分析把握能力,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支持;发挥政府促进技术创新的基础工作,可成立公共研发机构,为特色优势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和输送各类高级人才,协助企业解决人才不足等问题。
“企业持续发展之路,只有抓住时机,注重企业转型,重视品牌营销网络建设,才能让企业做得更大,走得更长、更久。”不少人大代表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