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专项视察我市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工作
本报讯(记者沈锦磊)为深入了解我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推动全市村庄绿化工作的开展。4月13日,市政协主席杨林章带领市新农村建设办、林业局、国土局等部门的分管领导,到义亭镇和佛堂镇,就“开展村庄绿化,发展城市森林,打造绿色义乌”课题,进行专项视察调研。
市政协副主席颜新香、朱友成,政协秘书长刘荣参加视察。
市政协党组副书记骆立胜、党组成员周洪营出席视察活动。
当天,市政协专项视察调研组,先后深入义亭镇田塘村、下店村、早溪塘村、白塘村和佛堂镇翁村、宝山头村等地,进行实地查看和调研。调研结束后,调研组的成员们表示,通过近5年的努力,我市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已经在很多村庄开花结果。农村的生产在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在不断富裕;农村的乡风日益文明,村容村貌日渐整洁,村级管理已初步实现民主。
杨林章在视察中指出,我市新农村建设总体上看成效明显,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整治工作尤为突出。全市绝大多数的农村都“净”了、“靓”了,但是并没有真正实现“绿”了。农村村庄内水泥硬面化程度过高,植被覆盖率偏低,与发达国家农村的绿化程度相比,差距甚远。另外,我市的村庄绿化工作还存在照搬照抄城市的园林绿化模式,每个村都千篇一律地兴建“亭台楼阁”,一些空地也效仿城区,铺上草皮,种上名贵的树木。从实地视察情况看,有些农村新铺的草皮或因失管而杂草丛生,或因养护不当而枯萎死亡,一些名贵的树苗也因为没有专人的养护而干瘪凋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
杨林章强调,全市各镇街的新农村村庄绿化工作要切合实际地开展,要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认证设计,改“园林式”绿化为“田园式”绿化。在树种的选择方面,多种一些适合义乌本土气候的、易成活的、价格低廉的乔木,少建园林,少种那些娇嫩昂贵的、不易成活的树种。积极构建城市森林,努力实现“白天少见村,晚上少见灯”的绿化新格局;新农村建设要以“新村建设”为抓手,坚持村庄整理、环境整治、下山脱贫的路线不动摇。今年正处于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的收尾阶段,各镇街要提高认识,加大力度盘活土地存量,加快“空心村”改造的步伐,更深层次实现村容村貌大变样,争取提前完成新农村建设第一轮建设目标,为新农村下一轮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