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小额贷款公司,不仅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发展,同时也能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息回报,这使得“不差钱”的义乌上市公司纷纷涌入其中。截至目前,义乌的3家上市公司都已涉足小额贷款领域。而正在着手上市的新光集团,也积极跟进。据了解,新光小额贷款公司现已处于试营业阶段。
上市公司积极投身“小贷”事业
2009年6月,上市公司浪莎控股集团发起成立了义乌首个小额贷款公司——义乌浪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同年9月,同是上市公司的商城集团,组建成立了义乌市惠商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而2011年上半年刚刚上市的“华鼎锦纶”,其母公司三鼎控股集团也不甘落后,组建的义乌三鼎小额贷款公司已于2011年12月30日正式开业。
“‘华鼎锦纶’在上海证交所主板上市后不久,我们就开始着手进行成立三鼎小额贷款公司的筹备工作。”三鼎控股集团董事长丁志民说,三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三鼎”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层次提升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从有形的实体领域拓展到了无形的金融领域,从制造业拓展到了高端服务业,在岁末年初之际,“三鼎”开启了金融板块发展的全新历程。
“小额贷款公司及金融产业将是我们三鼎集团今后发展的重点,我们会集中优势资源把它做强、做大、做精。”丁志民告诉记者,投身小额贷款公司并非一时兴起,在此之前,三鼎控股集团就提出了“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由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的发展路径。这也是义乌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两家“小贷”公司全年放贷35亿元
小额贷款公司被誉为是金融体系中的“毛细血管”,是实现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投融资对接的桥梁。据义乌市工商局统计,2011年,义乌市惠商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和义乌市浪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共发放贷款2192笔,累计为三农、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输血”超过35.09亿元。
“我记得在开业前一天,就有一位梅湖村的村民跑到我们公司,说他在国际商贸城做饰品生意,最近接到一笔订单,需要一笔资金采购原材料,而银行又一时半会儿不放款,急得他睡不着觉。”义乌三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骆光勇告诉记者,在公司装修过程中,不断有人前来咨询,这些人当中,有的是企业主,有的是个体经商户,还有的是创业农民。还未正式开业,三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经与12家客户达成贷款意向,规模达到8200万元。
义乌经济借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取得了新一轮更加快速的发展,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农更是生机盎然,对于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也更为迫切。
回报丰厚成上市公司利润新增长点
按照相关的规定,小额贷款的利率上限为央行基准利率的4倍。尽管利率水平偏高,但在资金面不那么宽裕的情况下,小额贷款依旧有很大的市场。
据了解,“惠商”与“浪莎”两家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的利息收入合计超过1.77亿元,其中“惠商”全年的利息收入超过了1亿元。由此可见,小额贷款公司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外,还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利息回报。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已经达到3366家,其中大部分实现了盈利,总体年化资本利润率为7.76%,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利润率则更高,分别达到了10.7%、11.56%和15.68%。
“小额贷款公司将成为‘三鼎’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开业典礼上,义乌三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透露,该公司由多名企业法人及自然人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为2亿元,2012年的盈利目标为4000万元。如果该目标得以实现,意味着义乌三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化资本利润率将高达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