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结婚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剩男剩女”要调整好心态,切不可为了结婚而结婚。
据不完全统计,在常住人口74万,外来人口140多万的义乌,已过而立之年的“剩男剩女”人数众多,他们中至少有上万人在年关忙着相亲。记者从义乌工商部门获悉,目前义乌各类婚介机构数量至少有数十家,它们都很忙。
“剩男剩女”逢年“关”
今年30岁的小贾,是一名小学女教师,身高1.64米,面容姣好,家境不错。眼看身边的同事和同学,一个个结婚生子,她却始终找不到中意的人。
小贾说,父母一个劲地催她去找男朋友,光是相亲,一个月就不下5次,近段时间还因为相亲跟父母“吵上了”。
“年难过啊,每年春节走亲访友,总会被问起终身大事,我都有过年恐惧症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子说,他是江西人,今年35岁,在义乌创业。5年前,他就向父母说“明年春节,我一定带女友回家过年”,由于一直没能兑现诺言,他已经连续3年没回老家过年了。“春节又要到了,看别人成双成对回家,真是不好交代啊!”男子叹息道,今年无论如何也要“捞”个女友回家。
今年32岁的陈小姐,来自舟山,是义乌卫生系统的一名正式工,研究生毕业,月收入5000元左右。陈小姐告诉记者,由于自身条件比较好,总希望能找个如意郎君,可不知何故,她的“桃花运”迟迟不来。平时她难得回家,可每次回去,不是被问“什么时候嫁掉”,就是被劝说“要求不要太高”等等。“平时忙于工作,也没时间去考虑,可一到年关,想逃避都难啊。”陈小姐说,去年春节,她选择了旅游过年,完全是为躲“烦”而去的。
相亲“淡季”已不淡
义乌“剩男剩女”增多,青年男女为了增加“速配”机会,开始涌向网络平台,诸如“义乌剩男剩女网”之类的网站纷纷应运而生。而一些老牌婚介机构,为了适应80后未婚青年喜欢上网的特点,也纷纷开出“网店”。比如义乌何大姐婚介中心,除了办了专属网站,还特别注明自己是义乌首家拥有自家注册商标的婚介机构。
何大姐婚介中心负责人何淑萍说:“冬季一般都是相亲的淡季,因为年关到了,大家工作都比较忙,所以约会时间很难安排。不过,‘剩男剩女’人数增多的情况的确存在,光我们一家,就有一千多名‘剩男剩女’的登记相亲资料。”
“不是接电话,就是安排男女见面,一天忙到晚,有时半夜还有电话打进来。”张宏是义乌喜相逢婚介服务中心的婚介师。她说,这几天,婚介所的咨询和登记电话一天比一天多,平日里每天也就四五个电话,这几天增加到20多个。
此外,这段时间的婚介成功率较往常也高出很多倍,“有些人平时喜欢挑来挑去,高不成低不就的,可一到了年底,就加快速度了,有些人甚至一登记好,就表示最好能现场领一个回去。”张宏说。
比“剩男剩女”更急的是他们的父母。一名姓方的婚介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天上午,她所在的婚介所接待了5名结伴来为女儿征婚的母亲。“她们是朋友,家里都有一个年近30的女儿,家庭条件不错,学历又高,工作也好,但就是至今没找到男朋友,所以做妈妈的替女儿来婚介所报名登记了。”
“报名登记后,有些人就会每天打电话来问有没有帮其联系好对象。”方女士说,该婚介所的两间“约会室”一天到晚都不会遭冷落。有时,工作人员还不得不把相亲男女约到咖啡厅去交流。
务实,莫做“结婚狂”
义乌不少婚介所工作人员反映,“剩女”比“剩男”相对要多一些。
记者从喜相逢婚介服务中心提供的登记材料看到,今年新加入的“剩女”会员有1000多个,而新加入的“剩男”不足600个。中心负责人张宏解释,条件好的姑娘,总是喜欢找条件与自己相当或比自己还要好的男性,而条件好的男性选择对象的范围则宽泛得多,不仅可以找“门当户对”的,也可以找比自己条件差一些的女孩。同时,还有年龄问题。以30岁为例,女孩子一般会选择30~35岁的男性;而30岁的男性,则可以选择30岁以下的女孩子。
“对待第一次婚姻,女孩子往往要比男孩子更慎重,这也是‘剩女’比‘剩男’多的原因。”另一家婚介所的工作人员说,近几年义乌“外来妹”队伍不断壮大,本地的“剩女”人数也在不断增多。
而何大姐婚介中心的何淑萍的数据梳理则细分为“离婚男女”、“未婚男女”两部分。她说:“从总体情况看,未婚男女的比例相对更均衡一些,“剩男”“剩女”各占五成左右;离婚男女中,报名相亲的,女的约60%,男的约40%。”
“年关到了,‘剩男剩女’急着找对象,但千万不能当‘结婚狂’,毕竟这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义乌佳人有约婚介所负责人张秀提醒说,“剩男剩女”都应首先考虑找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人,这样今后的婚姻才会牢固。她建议“剩男剩女”调整好心态,多珍惜眼前的人。
婚介机构从业人员指出,为过年而急着结婚不可取,要想尽快解决个人问题,要有正确的婚姻观,不要过于强调经济收入、长相、住房等外在条件;还要尽量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多参加单位、社会上的一些活动;最后,不要把自己的对象同别人的对象进行不恰当的比较,以免错失择偶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