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品行业快速扩张
近年来,礼品行业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扩张。在此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各类礼品展也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
据了解,今年全国礼品展数量突破纪录,高达16场。仅北京就有4场展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礼品、赠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以下简称“礼品展”)上,LEXON市场部负责人吴晓夏告诉记者,就LEXON自身而言,近几年基本上大型的礼品展都会参加,因为企业一年销量的50%以上都来自各类展会。
“这几年礼品行业发展的确很快,”深圳恩方投资礼品公司经理张忠林对记者表示,“参加完北京的两场展会就马上要为深圳的礼品展做准备。”他告诉记者,礼品行业比较直观,产品好不好,买家试一下就知道,所以在每个展会上都能接到不少订单。
日前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消费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万亿元,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7.3%。其中,热点消费快速增长,金银珠宝、家居用品、电器等礼品主力都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全国礼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已达8900亿元,全国现有近1万家礼品生产企业,10万家礼品经销商,如果算上各种收藏品和相关产品,每年生产和销售的礼品种类已超过10万种。
面对如此向好数据,业内预计,礼品经济在兔年还将上一层台阶,其增长机遇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需市场继续扩大,礼品细分和定制成为趋势;二是受惠于“十二五”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实施,自主创新有助于礼品业提升竞争力。
礼品企业向自创品牌转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跃居全球最大的礼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礼品业堪称“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成为国内礼品业的重心,聚集了大量以外向加工型为主的礼品生产企业。
令业界尴尬的是,尽管中国礼品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足够强大,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处在产业链的末端,没有定价权,只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不得不面对更多利润被外商拿走的无奈现实。
张忠林对此感受深刻:“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的零售价可以卖到10多美元,但在芭比娃娃最大的产地珠三角地区,生产一个芭比娃娃,中国企业却只能获得0.35美元加工费。”
据了解,在国际市场低迷、利润微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开始谋求突围。近一两年来,已经有大批礼品企业开始从做加工贸易转型为创立自主品牌。
在两大“礼品展”上,记者感受明显的是,过往专注做出口的加工贸易企业正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这其中不乏成功转型的企业。
浙江中星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加工贸易企业,过去一直从事贴牌加工业务。该公司经理余一鹏告诉记者,两年前企业开始开始自创品牌,并逐步拥有了市场定价权,改变了过去贴牌加工时降价竞争的弊端。“目前共研发了5大系列20个产品,以中星的品牌出现在市场,和我们单纯代加工的利润相比,大概提高了6倍~7倍的样子。”
富阳嘉裕玩具有限公司是美国迪士尼公司毛绒玩具在中国的“御用工厂”。总经理夏祖军表示,前些年只接订单做加工,一年利润就能达到百万,而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公司出现了“订单荒”。凭借多年代工积累的生产和技术经验,富阳嘉裕创建了自己的玩具品牌——飘飘龙,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并及时由出口转向内销,目前其内贸销售已占到了企业总销售额的45%,自创品牌及时缓解了“订单荒”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