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花钱”、“花完预算”……时值年末,有关政府“钱袋子”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据报载,湖南长沙一家企业总经理举报省财政厅等机关在政府采购中,招标过程有“猫腻”,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高价成交。湖南省文化厅规划官员回应称,设置投标产品价格最低下限,“是为了确保采购的质量”;“是预算执行的需要,因为如果预算没有执行完,财政就要收回,必然会影响第二年的预算编制”。
为了将采购费用在年前花完,不少礼品采购商也患上了此类“突击花钱”、“花完预算”的“败家子”病——
年底了,不少企业为了将促销费用如数花完,采购促销礼品时根本不看价格、不看质量,更不会在乎是否选对了促销品,真正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诸如福利礼品费用、公关礼品费用,此番种种,只为完成任务,只为花钱而花……
曾经的礼赠品行业,主流的是通过客情维系、灰色空间等而实现客户垄断,礼品公司可以追求在一个客户采购预算中的极大值,这在福利品占据市场主导、礼品行业竞争不太充分的情况下可谓是辉煌一时。
“一些礼品采购竞标,比的不是价格、不是质量,而是关系。”曾参与过礼品采购的一位供应商称,“高价”采购只是冰山一角。“买的东西次一点,供应商赚一点,回扣拿一点”不仅是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的“明规则”,在一些企业采购活动中也盛行起来,少数负责采购的人员甚至会和供货商“共谋”赚取差价。
不争的事实是,吃回扣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所以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采购门”,困扰着老板们也困扰着整个社会……
在利益的驱使下,由供应商和不良采购人员组成的利益群体总能找到看似合理的信息来掩盖存在的问题,让制度和标准落空。与此同时,老板和管理层无法拿出更多的时间成本或人力成本来验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回扣就这样发生了…
礼品采购在企事业单位的供应链环节当中,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销售疲软的时刻。既然容易被忽视,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必然更易被忽视。
常年来,在各企事业单位中,礼品采购人员违反政府财经法规或企业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采购资金均属“小金库”。采购人员的腐败及采购回扣盛行等“灰色采购”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政府“灰色采购”自毁诚信形象
政府采购,是财政花钱的关键点。该如何对政府采购进行有效监督,成为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但就目前情况看“很多政府采购,采的就是关系”。宁夏贺兰县地方史志编审委员会办公室的李金明,向记者历数了他所了解的政府采购乱象:首先,招标公告发布时间很短,一般都在周末或节假日前发布,很多企业会错过时间;第二,在招标过程中,采购方会把条件设置得很高,故意让很多企业进不来;第三是串标,他就经常遇到提前透标底的情况。
据一项调查显示, 88.5%的人表示关注政府采购。多达97.9%的人表示,政府采购乱象会影响自己对政府的信任度。
企业“灰色采购”是败企
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企业老板最应关注的三件事是技术、人才和采购,技术决定了你产品或服务的产品力,人才决定着企业的运营效率,采购决定了成本的一半……市场和顾客是前面三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矣!
形形色色的“采购门”、“吃回扣”等灰色采购事件,困扰着企业老板们!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公司采购管理的小小漏洞,也可能将一个企业推上绝路。
随着行业竞争的充分,采购客户控制预算而导致的信息透明,特别是促销赠品占据市场主导的背景下,礼品行业越来越阳光,一方面礼品公司垄断客户已经不可能了,礼品公司要做的是粘住客户,通过所提供的服务解决方案,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提高客户的粘性。另一方面礼品采购商也应彻底改变这种“败家子”心态,不仅要花钱,还要将钱花在刀刃上,真正为企业发展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