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新任务,新作风”主题活动亮点综述
从3月29日召开的全市“新任务,新作风”主题活动工作汇报会上传来消息,这次主题活动自3月初开展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多天来,各镇、街道和市机关各部门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围绕市里确定的5个方面重点,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扎实开展了项目开工建设、新农村建设、城市创建、“平安义乌”、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等工作,全面兴起了转作风、抓工作、促发展的热潮,从而打响了今年以来全市工作的第一场战役。
亮点一:兴起项目开工和技术创新热潮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国际商贸城三期市场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今年市场建设“重头戏”的副食品、家具、木材等三大专业市场建设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家具市场和木材市场均已完成土地征用和市场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可望5月份开工建设;副食品市场有关规划与设计正在抓紧落实,拆迁工作正在积极协调中,预计6月份可动工。与此同时,机场航站区扩建、商博大桥等列入省、市重点工程的项目陆续复工;国际商贸城配套道路及管网工程、新会展中心、口岸场站等一批城市基础和交通运输设施项目稳步推进。
引导企业向科技要效益。在这次主题活动中,各镇、街道都把加大企业技改投入作为发展当地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抓好2005、2006年全市公开招选的91个工业项目及5个省重点工业项目开工的同时,强化服务,不断加大对企业技改的政策扶持,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北苑街道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开发新产品等形式,目前已完成技改项目立项5个,总投资2.2亿元。后宅街道已有3个项目完成技术改造,投资额达1640多元,给企业增产增效带来了实惠。
亮点二: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3月28日,记者来到义亭镇新西河村采访,在村口就看见几名施工人员在修建厌氧池。据村干部介绍,他们村在去年进行村庄整治的基础上,今年着手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除新西河村外,目前义亭镇15个村的村庄整治已全面启动,同时逐步实施4个村的旧村改造。全市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各镇、街道从本地实际出发,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掀起了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今年全市将新启动20个村的旧村改造,计划实施100个村的村庄整治、61项农民饮用水和150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并把任务进行了逐个分解落实。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今年以来,我市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稳步开展。据了解,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年内完成15000亩标准农田建设和3000亩垦造耕地的目标,各镇、街道都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总体进展顺利。赤岸镇自我加压,科学挖潜,超任务提出完成标准农田2000亩、耕地垦造2000亩的目标。目前1000多亩标准农田已经开工建设,其余正在进行规划设计;1500亩耕地垦造开工,其余500亩已完成政策处理。预计到6月底可完成1000亩标准农田建设和1000亩耕地垦造任务。
亮点三:为农民就业牵线搭桥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先决条件。今年以来,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致力于实施农民充分就业工程。针对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普遍缺乏就业技能的实际情况,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一方面通过发放资料、开展就业指导培训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积极组织被征地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开展各类免费技能培训班,让他们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为让更多的城乡居民实现转移就业,许多镇、街道都出台了相关奖励措施,要求企业在招工时降低门槛,引导企业吸收本地富余劳动力。在3月初大陈镇组织开展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洽谈会上,78家企业提供了3800多个工作岗位,达成用工意向870多人,当场签订用工合同260个。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全市13个镇、街道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洽谈会、推介会,共达成用工意向5835个。
记者 陈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