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家电业,虽然价格仍是厂商们热炒的焦点,但却不像往年那样以降价为主旋律,在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及大多数小家电市场上竟然是“涨声一片”。日前有关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产品结构调整,竞争重心上移,家电业正在逐步走出价格战的泥潭。
家电产品价格呈稳步上扬趋势
多年来,家电业的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企业之间甚至到了贴身肉搏的程度,很多产品不是因为不适用而被淘汰,而是由于价格战造成产品利润减少,企业不得不放弃。企业不能维持正常的利润,也就不能在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正常的投入,为了生存,整个行业深深地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潭。
但2006年一开局,不仅钢材、塑料等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特别是春节以后有色金属和部分原料价格也大幅上涨,使得空调、冰箱及大多数小家电纷纷喊涨。虽然这其中不乏渠道商高调喊出的“打造价格盆地”、“树立家电新低座标”等口号,但年度收官盘点时,发现多数产品的价格都在稳步上扬。
国家信息中心市场处处长蔡莹指出,从全国零售市场来看,2006年与2005年相比,除彩电以外,大部分家用电器的平均价格都高于2005年。以空调为例,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价格上升是2006冷冻年度空调市场比较突出的特点之一。从2001冷冻年度到2005冷冻年度,空调平均零售价格基本呈下降趋势,进入2006冷冻年度,由于众多综合因素的影响,生产企业纷纷以推出新产品为契机进行价格调整,尽管面临流通渠道的种种压力,但2006冷冻年度空调平均价格还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浮。
同样,小家电领域也不甘寂寞。与2005年相比,小家电的平均零售价格也呈上升趋势,热水器、灶具、微波炉等厨卫电器的价格增长幅度基本保持在12%-14%之间。如随着钢材、铜、塑料等各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微波炉行业2006年出现了第一次价格上调,尤其是三、四季度上调幅度更为明显;同时,微波炉的主流价位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400元以下的特价机市场份额明显下降,而400元-800元的中高端市场份额明显上升,其中400-600元的价位份额上升最为明显,8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份额也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
产品结构调整是主要拉动因素
在分析价格上涨原因时,专在分析价格上涨原因时,专家们均认为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竞争重心上移是价格上扬的主要拉动因素。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副总经理叶平认为,企业实现产品涨价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上调已有产品的价格,称之为明涨,二是调整产品供应结构,投放更多的高价新品,减少或严格控制低价机的入市比例,称之为暗涨。从市场表现来看,明涨并不为下游渠道和消费者所接受,企业更多的是通过暗涨的方式实现价格上调。
如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关于电磁炉的年度报告显示,与2005年同期相比,2006年企业的竞争重心明显上移,产品档次显著提高,经历了2001年-2005年的普及高潮后,电磁炉低端市场趋于饱和,人们的消费心理日渐成熟,对电磁炉的价格敏感度降低,而是更多地关注节能、健康功能。针对于此,企业加强了对产品功能和外观的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价格重心因此也有相应的提高。
蔡莹指出,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价格的上扬,主要原因是经过了多年的市场竞争,各企业的规模、水平相当,产品本身没有出现像彩电一样的突发性改变,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内涵的诉求成为竞争主要手段,“决战高端”成为企业的共识,同时各种环保和技术指标的强制执行也造成了企业技术投入的加大,因此体现在零售市场上,便出现了平均价格上扬的态势。而热水器、吸油烟机、灶具等小家电产品平均价格的提升,则是由于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引发了新增需求消费水平提高,大部分居民已经开始把厨卫产品的配置放在重要位置,在产品选择上,高档厨卫产品比例有所增加;二是经过了几年的市场竞争,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进口生产线的引进、国际流行潮流的引入成为一种趋势,生产成本有所上升,因此造成价格上扬。
平板电视尚处在初级竞争阶段
在2006年的家电市场上,唯有近年来彩电产品中的新宠——平板电视依然把价格战打得轰轰烈烈,全线产品价格下降成为其突出特点之一。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与2005年相比,液晶电视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35英寸-50英寸区间产品平均降价幅度为40.05%;等离子电视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5%,其中35英寸-45英寸区间产品降价幅度为45.6%,两种产品年度价格下降幅度创历史记录。赛诺市场研究公司AV事业部经理喻亮星表示,根据他们2006年9月对液晶电视各个规格、成本、利润的分析,包括32英寸、37英寸、40英寸和42英寸产品的净利润都是负的,只有20英寸-32英寸产品有微小的利润。然而,32英寸-42英寸液晶电视恰恰是目前市场上的主力。蔡莹认为,2006年虽然企业在平板电视的品质和适用性上投入了很大精力,但令人遗憾的是,从目前国内市场的实际反映情况分析,2006年对平板电视热销局面贡献最大的依然是价格因素。再加上品牌竞争呈现出参与品牌多、市场占有率相对分散的特点,都充分说明了平板电视市场的竞争处在一个初级竞争阶段,整体市场尚未成熟有序。
本版文章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桑雪骐采写
专家观点
国家信息中心市场处处长蔡莹认为——
今年家电价格下降可能性不大
除个别产品外,2007年家电产品的整体价格变化趋势应该是稳中有升,产品平均零售价格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是一些季节性因素很强的产品,如空调,局部地区、个别产品可能有所调整,但整体价格依然会保持略有增长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平板电视今年有可能出现整体价格继续下跌的趋势,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产能的释放、激烈的市场竞争、三、四级市场的开拓都会在产品价格上有所体现,品牌淘汰的状况有可能出现,消费者应该在价格适中的前提下选择一些优秀的品牌,以避免出现品牌消失后的维修难题。
我国家电业要走向世界,不仅要提高生产力,也要通过创新来创建品牌,摆脱价格战的陷阱,开创优秀的、持久的品牌。同时,通过价值创新,企业可以避免常规“差异化”战略下的高成本、高投入与高定价,从而实现买方与企业的双赢。
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副总经理叶平认为——
行业将逐步走出“囚徒困境”
在门槛低、收效快、利润高的时期,行业内大小厂家众多,利益主体分散,在价格上形成“囚徒困境”,最终导致行业利润空间大大缩水,即使有长远目标的龙头企业,为了生存下来也不得不降价迎战,从而形成恶性竞争。然而在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市场日趋饱和的今天,仅仅追求规模而置利润于不顾的发展模式已无法保证产业的持续发展。虽然我国家电业已处在价格战的泥潭,但仍有些企业开创了或是正在开创着一个崭新的“蓝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局势下,另辟蹊径,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创造新的需求,变“打败对手”为“甩开对手”,变“开发现有需求”为“创造和获取新需求”,这无疑将赢得高利润增长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