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溪镇科技强农工作侧记
日前,从金华传来喜讯,中国农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上溪辅导站被评为2006年度金华市农函大工作先进集体,这是义乌惟一获此荣誉的乡镇农函大辅导站。去年一年来,上溪镇共组织中碗6号秋播技术、农业企业经济管理、动物疫病防治等农业专业技能培训20余场,培训人数达4000多人次。作为农业大镇,如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溪镇摸索出了自己的路子——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和科学务农理念,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去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613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
以农业科技化为核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等农业“三新”技术。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几年来,上溪镇引进马铃薯、油桃、樱桃等新品种80多个,推广适用农业新技术16项,建立省、地、市级科技示范户15户,省级科普示范村1个,金华市科普示范村3个。同时,引进多种新型低毒低残留农药,取代以往所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农产品安全。
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扎实推进基地、品牌建设。扶持壮大大棚菱角、冷水茭白、柑桔等十几个农业生产基地,增加生产基地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生产基地的科技示范指导作用,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目前,上溪镇的几个农产品基地特别是具有传统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如面积12000亩的马铃薯基地,年产值可达1920万元,其中通过种子改良、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等科技投入,年产值比以往增加400多万元,前山村的吴琳根户承包了15亩地种植马铃薯,仅马铃薯一项一年就有3万多的收入。通过基地加农户的信息收集、技术开发引进和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品牌建设。成立培育义金农庄、仙坪茶场等9家农业龙头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18只。
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注重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科技力量的培训教育。结合组织部门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服务、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同时,积极动员广大农技协会员参加学习,鼓励农技协直接办农函大培训班,推动农技协的发展。上溪镇山坞、长富等村一带有多年桃树栽培历史,但村民质量意识差,桃子品种少,缺少整套规范技术操作规程,产品缺乏品牌拓展力和市场竞争力。上溪镇抓住实施义乌市大红桃高产、无公害技术推广金桥工程项目为契机,以绿浓水果科技协会为依托,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广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项目实施以来,共培训种植户、协会会员343人次,推广无公害栽培面积2000多亩,大红桃基地通过了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上溪镇以农函大为载体,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拓展了门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群众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信心。据悉,下一步,上溪镇将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情况调查摸底,并据此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鼓励企业尽量用本地职工,促使农民充分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记者 朱葵阳 通讯员 龚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