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佛堂大队执法人员到义乌下骆宅白屋定型厂监测排污情况。 金洪卫摄
□浙江乡镇“大综合执法”试点调查(上) 本报记者李立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浙江义乌人如同在生意上的“精明又开放”,走出佛堂镇之路。
一年多前,一个郑重的启动仪式。义乌市长何美华宣布,把县(市)级部门拥有的2000多项执法权,下放到义乌最大的乡镇——佛堂镇行使,由此拉开义乌佛堂镇“大综合执法”试点的序幕。
至今,权力的下放,不仅没有“一放就乱”,而是恰如预期,形成县乡合力,迎来大管理、大执法、大服务的城管新貌。至少当地老百姓都感到方便了,“办事审批有便民服务中心,治安急事打110,一般举报投诉就找执法大队”。
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佛堂大队大队长贾志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我们大队把全镇非应急执法工作(垂直部门的除外),都干了起来。”
一队多用快速反应
不久前的一个上午,《法制日报》记者随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佛堂大队执法人员外出执法。
先到义乌下骆宅白屋定型厂监测排污情况。此厂是镇里的排污大户,执法人员实行每天上门重点监测。
随后,赶往镇工业园区边上,端掉一处已查明的非法行医点。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名妇女正在挂瓶,其中一人告诉记者“腰疼,来输青霉素会舒服些”。
此案处理期间,又接举报“有厂家非法使用童工”,于是执法人员兵分两路,一路留下继续处理非法行医案,一路迅速赶往义乌神鹿针织有限公司,在车间查实至少两名童工在干活。
执法人员杨建伟告诉记者,“大综合执法”试点前,碰到上述情况,起码要三个部门分头执法,而且未必能做到查处及时,主要是力量不像现在这样集中,行动也难如此迅速。
2010年1月佛堂大队成立之时,镇里原有的植检站、鱼政站和其他相关部门在佛堂镇设立的执法机构,一并撤销。人员编制充实给了佛堂大队。
现在,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是佛堂镇区域内行使行政处罚权的主要执法主体,执法工作由佛堂大队承担。在此前佛堂镇依法集中行使市容环卫、城市绿化、市政、城市规划、工商行政、环境保护、公安交通、卫生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行使原由19个县级政府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及与之相关的行政强制、监督检查职能,共2163项。
由此,水务渔政、农业、建设、发展改革(物价、粮食)、经济发展、教育、民政、劳动保障、交通、林业、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卫生、计生、环保、安监、市场贸易发展、旅游、民防、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在职能划转以后,就不再在佛堂镇行使有关行政处罚权。
2010年到2011年上半年,佛堂大队共办理各类案件3558起,案件办理量同比大增,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在一线解决。
记者在佛堂大队院门处看到,与佛堂大队牌子并列,还挂有“佛堂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牌子。贾志建介绍,两者合署办公,一套人马。日常管理,以佛堂镇为主,执法行为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名义作出。执法人员的工资奖金由市财政承担。
“这样很顺,镇政府感到管理有抓手,实际操作又没有突破现行法律框架。”一位佛堂镇领导告诉记者,乡镇执法很难做,基本上是只有责任,没有权力,大量权力都集中在县(市)级以上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手中,以至乡镇执法长期陷于“看到的管不到”的体制尴尬中。
“‘大综合执法’试点下放权力,属于缺什么补什么,跟上了乡镇发展需要。”他认为。
群众举报投诉全部处理
贾志建介绍:“目前,佛堂大队所办案件除未涉及旅游、民防外,其余均已涉及。尤其是在查处违法建设只需到佛堂大队、环境污染案件方面,成效明显。”
统计显示,2010年,佛堂镇共拆除违法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是2009年拆除面积的5倍;共办理环境案件48起,是2009年的1.55倍。
贾志建感到“及时查处违法建设,当事人抵触情绪普遍降低”。
据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常务副局长孙金华介绍,义乌早在2004年即启动了综合执法改革。在推行了5年后,义乌决定要进一步扩大综合执法领域,“佛堂镇的‘大综合执法’试点,可以说是前期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延续与深化。”
他认为,目前看,试点成效相当明显:
有了佛堂大队,镇政府有条件、有能力、也有责任对原先“看到的管不到”的问题及时处置,乡镇社会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镇党委书记也感慨:“在2010年度义乌市各镇(街)小流域断面水质考核中,佛堂镇名列全市第一名,这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过去佛堂镇工业污染比较严重,总有不少群体性事件发生,牵扯了党委、政府大量的精力。”
试点前,在职能划转部门中,除卫生局、安监局等少数部门在佛堂镇设有专门执法队伍外,其余部门都是临时派出,人员多在2至3人,分散执法,出拳无力。
试点后,基层一线执法力量明显增强,查违拆违、安全生产、创建治理、环保等一些需要集中力量执法的工作,绝大多数做到了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发阶段,尽量减少社会对立情绪等。
同时,老百姓的维权成本也在降低。记者看到,佛堂大队楼门是敞开的,执法人员姓名是公开的,群众举报投诉,直接上门就行,不用再城乡往返。
2010年至今,佛堂大队对4000多起群众投诉,均一一作出处理。
没有发生一起行政诉讼
佛堂镇的“大综合执法”试点,还意味着乡镇拥有了一支执法“正规军”。
佛堂大队与相关职能划转部门密切对接,建立了业务培训、信息抄送、案件移送、执法协助等多项制度。
同时,其在佛堂镇所辖六个工作片和园区管理办公室内,设立驻片综合行政执法室,实行信息互通、管理互补、服务互动,执法队员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要求深入片区和农村开展动态巡查。
贾志建告诉记者:“工作不能等布置。我们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比如血铅事件、食品安全等,及时启动专项检查。”
按照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要求,佛堂大队落实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责任,完善基础管理台账,规范案件查处流程标准,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建立限期办结、行政执法调查与决定分离、案件回访、当事人评议、情况通报等制度,力促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并全面接受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培训。
针对执法中出现的一些争议问题,如取缔地下室非法快餐烧制点的执法主体不明确、环保相关职能划转不一致、消防安全检查不彻底等30多项典型疑难问题,佛堂大队上交义乌市政府法制办一一把关,全部得到有效解决。
试点以来,佛堂大队办案质量得到认可,没有发生一起行政诉讼。
佛堂镇的干部甚至认为,“大综合执法”试点还推动了乡镇人员依法行政意识的提高,行政争议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