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还能抉择山花梨吗
以义乌山花梨作亲本育成的“黄花蜜梨”登上舞台后,作为“长辈”的山花梨便逐渐“让位”。但人们对山花梨的怀想与渴求依然存在,近年来则更加强烈。
贾周斌是我市普济诊所一位68岁的老中医,他对山花梨情有独钟。近年来,贾周斌一直在寻找山花梨,后来听到佛堂上村陈兴宝种植了24棵山花梨,就包下了他生产的所有梨子。去年,陈兴宝的总产量有3000多公斤。贾周斌告诉,山花梨有利于润肺化痰止咳,还有利于滋润皮肤、保健美容。贾周斌的一些中医处方,会选择使用山花梨的材料。贾周斌强烈呼吁相关部门采取一定政策,鼓励开发种植山花梨。
陈兴宝说,前来采摘购买山花梨的人络绎不绝,除城里人外,苏溪镇等地的老板也前来寻找,可惜无货。去年,他的24棵山花梨卖了6000多元钱。陈兴宝也承认,山花梨的口感比不上黄花梨,黄花梨更甜、更松脆,而山花梨口感相对粗糙,也比较硬脆。
但是,也有人认为,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需要。青菜萝卜,各有所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大家的首要需求。山花梨正因为有低糖等特点,可能会重新登上舞台,成为市场消费的“新宠”。
对于山花梨的前景,权威人士指出,市场应该是山花梨最终的“主人”,要想山花梨再现辉煌,主要得看市场的选择。
再现风采需要转换思路
市农业局副局长周灯荣说,市场如果还能让山花梨重新走入我市“水果大家庭”,那么还需要引进农业产业化开发种植经营的思路,引导业主投资开发。在这方面,我市的红糖、南枣等已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总站副站长金云铨说,对山花梨的挖掘与开发,农业局已组织人员,对全市山花梨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黄花梨等新品种出现后,山花梨受到了挑战,面积连年减少不说,残存的山花梨果树树龄偏大、产量低、分布散,管理十分粗放。对此,他们已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比如,可以采用高接换种办法,把山花梨的接穗嫁接到黄花梨上,做到当年嫁接、次年投产。另外,市农业局计划在后宅或廿三里等地建立核心基地,面积数十亩,并引进先进的喷滴灌设施,采用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周灯荣认为,要转换生产经营思路,统一打出我市山花梨品牌,通过宣传推广、参加各种评比展销活动,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接受程度。
据悉,上溪镇岩上村的龚昌忠已开发了10多亩山花梨。采访中了解到,后宅、廿三里街道等地,已有业主正在寻找流转土地,开发建设山花梨生产经营基地。
后宅一位老板则提出一种新的设想,种植山花梨,可以结合都市观光农业,举办“梨花节”。他说,古代文人墨客吟咏梨花的诗词很多,梨花是很有文化品位的花种。“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唐朝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形容杨贵妃的诗句,留给后人无限凄美的意境。
如果市场还能选择山花梨,如果我们能够转换思路,正在消逝的山花梨也许不会成为后来者记忆中的那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