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打算在肯尼亚办一家公司,从义乌进货。“听说义乌有不少外国人,其中许多是肯尼亚人,我早就想来义乌了。”吉姆说,“等我学好了汉语,就可以在每年举办的各种展会里当翻译赚钱,还可以充当外国客户和中国商家的中间人,也能为直接与中国人做生意打下基础。”目前,在义乌工商学院就读的留学生共有50多个国家的200多人,其中来自非洲国家的占47%,非洲留学生人数占43%。
义乌市场已成为中国对非贸易的桥头堡。据悉,每年到义乌来经商的非洲商人多达5万人,国别几乎覆盖整个非洲,其中常住义乌的有上千人。这些非洲客商,很有可能成为义乌的永久性居民。
在这种背景下,非洲研究中心9月29日在义乌工商学院揭牌。义乌工商学院院长王珉说:“这个研究中心成立后,我们将对义乌在中非双边贸易及文化交流中的角色定位、非洲商人的社会文化背景特点及中非教育的差异化等项目展开研究。我们初拟的课题是‘义乌的非洲化进程’,或‘推进非洲化进程中的义乌模式’。”
江东成“非洲社区”中心
义乌市民可以感受到,近年来,身边见到的非洲人越来越多,有的还是邻居。这些非洲人多数是怀着掘金梦的客商。他们究竟何时开始在义乌安营扎寨的?这已无人考究了。但欲追溯非洲客商在义乌“掘金”的轨迹,得造访江东街道。
“江东街道现有常住人口25万,包括2万外商,其中在义乌工商学院就读的留学生就来自50多个国家,江东街道办事处主任也可称得上是‘联合国秘书长’了。”江东街道一位负责人戏言。
群居是在义非洲人的特点。目前常住义乌的外商以韩商、中东客商、非洲客商为主。近些年,非洲人迅速增多,并且扎堆,形成多个国家商人汇集的国际区域,江东街道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非洲社区”中心,非洲人的贸易公司、服务公司、中介机构也组成了一个特殊群落。
喀麦隆客商乔斯夫说,他是在3年前发现义乌这个商贸城市的。“我在自己的国家办有工厂,现在把一家四口人都移居义乌,打算先学好汉语,还会定期到市场上购买各种商品、礼物和家居用品,这里的商品价廉物美,质量不借。”
非洲商品集聚义乌市场
非洲是义乌市场的重要贸易伙伴。据义乌市涉外服务中心统计,目前非洲在义乌设立的常驻贸易机构有360多家,常驻义乌的非洲商人达1000多名。义乌市场出口非洲的商品主要涉及纺织品、玩具等行业,辐射阿尔及利亚、加纳等17个国家。
近年,非洲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义乌市场。今年在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开业的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已成为非洲48个国家的产品展示与贸易的窗口。据了解,这个中心目前已引进贝宁铜器、坦桑尼亚乌木、南非钻石首饰、津巴布韦石雕、莫桑比克乐器等特色商品,分别来自13个非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