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是魔鬼
按需购物,减少冲动购物,是新节俭主义者的消费新理念。以日常基本花销为主,能不买的就不买,精打细算过日子。于是,休闲、购衣、请客等方面的花费大为减少,以前花几个月薪水“血拼”的冲动型消费场景更是一去不复返,同时也延长了对大宗促销礼品的决策时间。
品牌消费兴起“替代”风
城市中产阶级消费者在通胀来临之前属于“品质第一”的仰望型消费,他们会购买一线品牌中的外露商品,如手表、皮包、衣服等来彰显自己的品位和消费能力。如今,城市中产阶级不敢再随意、无计划地花钱了,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不再消费奢侈品牌,而是实行了品牌消费的战略转移,即从一线品牌转向二线品牌,从国外品牌转向国内品牌。
爱品牌更爱折扣
受“品质趋优、价格趋低”的心理影响,新节俭主义者也十分青睐大品牌的折扣产品,常常光临线上、线下各种折扣店。虽然通货膨胀对城市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造成一定影响,但是遇到好的品牌且折扣又较低时,他们会放下决策的矜持,进行抢购、“团购”或“秒杀”。
逛街更频,购物更少
据麦肯锡公司2010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通胀预期下,逛街被当做一种娱乐活动来替代其他的休闲方式,家庭也乐于将购物之旅转化为商业街或者大型商城的玩乐之旅,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顺便搜集各种打折信息。因此,新节俭主义者虽然逛街更频繁,购物量却在减少。
碎片化更爱“微”
“时间被电子与网络技术碎片化,知识被搜索引擎碎片化,人际交往被通讯工具碎片化,人格也处于分裂和碎片化之边缘。”
这是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句总结“碎片化”的经典“网语”。中产阶级消费者在信息接受上正呈现出众多碎版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