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节,走进佛堂镇光明村,展现在眼前的是:干净整洁的硬面化道路,整齐的新楼房,清澈见底的池塘;村道两旁香樟、翠柏、桂花等生机勃勃,月季、杜鹃、茶花、红花继木等姹紫嫣红,竞相怒放,令人赏心悦目。
光明村共有200余户、500多人。近年来,该村农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村内环境却依然脏乱差,有新房无新村。
2005年初,村两委干部决定乘新农村建设的东风,结合生态村建设,开展环境整治。据村党支部书记王井海介绍,从2005年开始,他们村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在村旁新建了一处垃圾中转站,购进200多只大小垃圾桶,摆放在每家每户门前,方便群众就近倒垃圾,同时村里还聘请了一名卫生保洁员,负责村内的卫生打扫和垃圾清运。并将村内公共场所划分为三大保洁区,由全体党员负责清扫,村两委干部负责清理村内池塘的飘浮物;与此同时,该村还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和门前“三包”责任制。
一直以来,该村农民习惯把施肥粪缸建在自家的房前屋后,致使全村晴天臭气熏天,雨天污水横流。为了给村民提供一个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去年6月,该村干部带头、农户积极配合,三天时间将所有的露天粪缸搬掉。同时,该村还投资15万元埋设排污管道,将全村的污水送到厌氧池处理,做到雨污分离。
为了美化环境和村容村貌,去年3月,该村按照生态村标准,以“少硬化、多绿化,少种花、多种树”的理念,投资8万元,购进香樟、桂花、翠柏、广玉兰、月季、红花继木等2万多株,对全村的公共场所、花坛、杂基、荒山坡等进行绿化,美化环境。同时,在不影响村庄和道路规划的前提下,该村干部还积极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庭院内进行绿化,人人参与美化环境。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该村利用闲置空地建成绿化休闲公园2个,全村绿化率达到30%,绿地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成为一个“村在林中、屋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生态村。特约记者 朱和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