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代会浙江代表团专题发言时提出了四点建议
本报北京专电(通讯员人可)“目前义乌市场的商品已出口到了21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已有了完备的监管场地和办公场所,具备设立海关的各项基础条件。为此要求上级海关充分考虑义乌的实际情况,设立义乌海关。另外,目前在义乌常驻的外国人有1万多,每天进出义乌的外商有数千人次,迫切需要在义乌开通口岸。”3月5日下午,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周晓光在浙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作了专题发言。她向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义乌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
在浙江代表团驻地广西大厦,浙江代表团的全体会议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和中外50多家媒体的关注。周晓光作为重点发言者,她向与会的人大代表、国家部委领导和新闻记者介绍了义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周晓光说:“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讲到,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我就是社会稳定的得益者。我从做小生意开始,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于1995年创办了新光公司。我们夫妻都不是义乌人,但义乌这块土地不加任何条件接纳了我们,义乌的各级党委政府处处为我们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服务。本地人口近70万的义乌,外来常住人口就达100万,还有流动人口20万,义乌为什么能留得住人?关键在于社会和谐。各级党委政府为建设社会和谐不遗余力,人民群众以宽阔的胸怀欢迎外来投资者,外地人在义乌投资兴业不会受歧视,不会受排挤。在法律和政策面前,一视同仁。”
作为一名亲身经历义乌发展的代表,周晓光深深地感到,义乌的发展离不开中央的政策、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决策,尤其是义乌市始终坚持“兴商建市、引商转工”和推动产业联动等发展经验并开展县域经济扩权改革试点。面对义乌发展,周晓光提出了四点建议。一、目前,国内企业进口材料实行10%关税,17%增值税,共27%的税收,现在很多外资企业都以来料加工形式进口材料,但实际上商品大都在国内销售。这样就造成市场竞争中非常不公平,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损害了国内企业的利益。因此建议政府能否将关税降下来,同时统一税收,这样对各方来讲都比较公平。二、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饰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但是该行业现在还没有国家标准,建议制定饰品国家标准,希望国家产品标准委员会对饰品行业的国标制定给予帮助和支持。三、根据义乌外贸发展的实际,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在设立义乌海关和开通义乌口岸。四、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人民银行从2月1日起有了新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到4月底原管理办法废止,按新办法进行执业登记等。而义乌有其特殊性,外商特别多,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按规定完成,时间上不允许,这势必会影响出口和交易甚至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建议上级领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义乌作为试点城市或半年时间的准备,免使国家和各相关商户遭受损失。
周晓光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朱丽兰对周晓光说:“你的发言很有说服力。我到过义乌,义乌的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部委的领导也对周晓光说,他们将到义乌看看,进一步了解义乌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