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电市场,概念炒作由来已久。概念战同价格战一起,在我国家电业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并且被很多人当作市场竞争的两大法宝。尤其是概念战,因为不直接涉及到成本和利润,更是被企业运用到了极致。即使是当历史的车轮走到2006年,家电标准、高新技术、家电设计等成为市场竞争热点之时,概念炒作也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而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向着标准、向着新科技跨越,继续在市场竞争中出尽风头。
概念炒作瞄准行业标准
一般来说,概念炒作会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某种需要而开始。比如在非典袭来、禽流感盛行之际,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迅速升温,于是健康家电一夜间便挤满了市场,有关健康家电的概念宣传更是铺天盖地:空调有负离子的、光触媒的、氧吧的、光波的、换气的;冰箱有纳米的、维生素的;洗衣机有臭氧的、银离子的……此外,像紫微光微波炉、光波微波炉、臭氧消毒柜、负离子吹风机、负离子电视等等大大小小的产品更是数不胜数。在电力供应紧张、能源出现匮乏之时,节能则又成了主旋律,各色节能家电粉墨登场,节能概念大战盛况空前:节能变频家电、美国能源之星、欧洲A级节能、节电40%、节电50%……如果永动力理论成立的话,甚至免耗能源产品也可能随之而出。此外,环保问题被日渐重视,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提高,环保家电也迅速升温,通过炒作,几乎所有产品都被染成了绿色。
不管怎么说,以上概念的流行,都有着其特定的生存条件。而2006年,社会生活平稳,自然灾害远离,按理说很难找到概念炒作的切入点,不过这难不倒精明的企业,凭空制造概念,然后进行炒作,早已是家电企业拿手的好戏。而且,在被业内称为“标准年”的2006年,企业的概念炒作也纷纷瞄向了标准。
高清数字电视国标出台之后,平板电视概念炒作浪潮迅速掀起:量子芯平板、双倍素数字高清、双倍高清、炫舞动态液晶、双核芯、流媒体、双动力、六基色……概念满天飞,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人们对冰箱的注意力转向保鲜功能之后,厂家纷纷大力炒作保鲜概念:增鲜冰箱、VC保鲜冰箱、原生态保鲜、-7度保鲜等等保鲜概念在市场上被宣传得如火如荼。不仅如此,争夺相关保鲜国家标准也成为厂家们发力的重点,并最终促成了保鲜冰箱标准的出台。当健康空调标准出台后,一度平静的健康空调概念炒作再度泛起:氧吧、换新风、除甲醛、杀菌等概念又纷纷被用在了空调产品上。
洗衣机能效国家标准出台后,一向沉寂的洗衣机市场也热闹起来:不用洗衣粉、杀菌、洗净率、节电节水等等凡是能够牵动消费者神经的概念异常活跃。
另外,像成套家电标准、电热水器安全标准等,只要是行业标准,一出台便能激发出一场空前的概念战。不仅如此,为了争夺标准的制定权,在标准出台之前,企业们往往还会围绕标准进行一番概念的狂轰乱炸。
概念炒作致使民心远离
客观地说,2006年家电市场向标准靠拢的概念战同以往单一的、凭空想象出来的概念战相比,还是有一定进步的。但是由于厂家过度炒作概念,甚至是为了标准争夺,不惜相互攻讦,使消费者对厂家不惜血本进行炒作的概念产生抗体,关注度日益降低,而且很多时候一些厂商的概念炒作反而使得民心远离。
中国家电研究院院长助理吴尚杰认为,现在很多家电企业的宣传都存在“浮夸风”,很多时候甚至会对消费者的科学购买、科学使用产生误导。如时下流行的负离子家电,很多产品如空调等只是炫耀其健康功能,而对健康原理、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项都没有说明,实际上负离子产品只有在负离子发生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并和人体之间的距离达到一定要求时,才能对健康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从市场情况来看,很多产品的负离子发生量其实很少,根本就达不到健康需要,尤其是空调,负离子其实根本不适合在空调上使用。
家住北京丰台区的宋先生告诉记者,他家里面有一台空调,是非典时期买的光触媒健康空调,买的时候厂家宣传得非常神奇,价格也比普通空调高出500多元,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和普通空调有什么区别。为此,他表示再也不相信厂家宣传的概念了。
正在北京一家电卖场选购电热水器的黄先生非常直率地对记者说,他对厂家搞的概念炒作实在是烦透了。他说促销人员一再向他表示有某种功能的电热水器安全,符合国家标准,可他就是懒得信,最后还是买了一个没有这种功能的产品。黄先生的做法虽说有些极端,但也恰好说明日渐成熟的消费者们对厂商过度炒作概念的厌烦,应该引起厂商们的警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研课题组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88.6%的消费者表示对正在使用的健康空调的健康功能没有明显感知。该课题组负责人陆刃波就此指出,这个数据已经为厂家敲响了警钟———消费者对厂家的信任度正在降低,过度的概念炒作正在使消费者的心同厂家拉开距离。
概念炒作造成市场透支
行业良性健康发展,不仅要有充足的现实市场,也需要大力培植潜在的远期市场。然而,目前家电业内盛行的概念炒作之风不仅损害了现有市场,由于概念炒作所具有的超前性,还导致市场出现透支,严重伤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彩电市场片面追求概念炒作、透支损害未来市场的情况。他说,早在三四年前,液晶、等离子电视市场刚刚启动,在技术并不成熟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迫不及待地宣称平板时代已经来临,并大肆进行炒作,虚构平板时代的美好情景,意图吸引消费者,增加眼前的销售量,如此持续了几年,也没能真正收获到什么。如今,平板电视的各种技术已经成熟,相关国家标准开始颁布实施,平板电视时代真的来了,企业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宣传口号了。不仅如此,超前的概念炒作还造成提前消费的消费者们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不满,对真正平板时代的产品产生怀疑,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我国平板电视发展的步伐。
概念炒作使竞争环境恶化
概念炒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以带来超额的宣传回报,并最终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一些企业在推出新概念、进行概念炒作的时候,常常会不惜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从而导致企业之间关系紧张,使竞争环境恶化。
这种现象远的有光波和紫微光健康功能之争,企业之间的恶语相向,最后对簿公堂;近的有2006年因为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而频繁发生企业间相互贬低、拆台,如在相关的成套家电国家标准出台之后,就有一些企业公开表示异议,并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拒绝执行等等行为。
在家电卖场,为了争夺消费者、突出自己的概念炒作效果,贬低他人的现象更是普遍而严重。记者就此专门在北京多家卖场进行了调查,在北京北三环的三个家电卖场,都切身感受到了这一点。在一家卖场,记者表示对某知名品牌保鲜冰箱有一定的兴趣,但同时又表示觉得另外一个品牌刚刚推出的原生态保鲜冰箱也很不错。这时,促销人员对记者说,原生态保鲜冰箱刚刚上市,质量同该品牌产品没法比,而且原生态保鲜技术不是新技术,保鲜效果差远了。随后记者又在几家卖场进行了走访,在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电视、空气净化器等多种家电的销售柜台前,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情况都惊人地相似。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表示,其实家电市场一直存在这种现象,而厂家过度追求概念炒作的行为不仅加剧了这种现象的泛滥,很多时候还是这种现象发生的直接诱因。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由过度的概念炒作引发的一系列现象,正在使企业间原本紧张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也使整个家电市场的竞争环境渐趋恶化,这种态势对我国家电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2006年家电业概念炒作一如既住,同时向各种国家标准靠拢。
专家观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研课题组负责人陆刃波认为——
概念之战就是一把双刃剑
概念战其实是厂家的一种宣传手段,只不过是走向极端了。概念战同价格战一样,几乎伴随着我国家电市场的发展。概念战的目的是为了显示企业自身的实力,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是不能忘了,概念战带来的最多也只能是眼前的市场,最终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的长远发展还得靠自己的实力,脚踏实地,靠技术的进步。虽然概念炒作有时会在短时间内为企业赢得可观的收益,但必须警惕它也是把双刃剑,盲目使用肯定会伤及自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研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就健康空调而言,88.6%的消费者对其健康性能没有感知,说明消费者正在对厂家的宣传炒作失去信任。
中国家电研究院院长助理吴尚杰认为——
概念炒作影响力在减弱
不可否认,概念战可以吸引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抉择,尤其是在我国家电市场刚起步的阶段,概念炒作对消费者的最终消费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市场发展的成熟,尤其是当人们对于家电消费知识的掌握越来越多时,概念炒作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小了,很多时候几乎不再起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调查显示,目前对消费者购买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品牌和产品的品质。
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认为——
过度概念炒作危害不浅
虽说概念战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但是过度的概念炒作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害,而且对整个家电业的发展也非常不利。
一是过度的概念炒作会浪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妨碍企业真正实力的壮大,甚至会造成企业认知的偏差。
二是过度的概念炒作会破坏市场秩序,造成企业之间的相互诋毁。
三是过度的概念炒作会造成市场透支,不利于市场的培育。
第四,也是最为严重的,过度的概念炒作会误导消费,使消费者对品牌失去信任。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刚认为——
概念战正围绕标准展开
可以肯定的是,概念炒作在今后很长时期内都会存在,至于能不能算得上概念战,就另当别论了。同以往的概念战相比,2006年的概念战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目的性非常强,手段有了一定的进步,主要是围绕各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展开炒作。2006年是家电业的标准年,各种标准纷纷出台,相关标准制定的步伐也在加快,企业把竞争的目光聚焦在更为高端的标准之争,同时也将概念炒作聚焦在了各种标准上。因此,从整体上来说,2006年家电市场的概念战是有进步的,是一场升级的概念战。
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 王峰采写 图片由记者 董芳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