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天上午11点,多数人在室内躲避阳光暴晒的时候,义乌市稠城街道银苑社区赵宅广场却是另一番景象——上千人在大太阳底下排起长长的队伍。
虽然大部分人有伞遮阳,可汗水依然浸透了衣服。为了降温,一位戴着红袖章的大爷拿着自来水管不断冲刷着地面。
到中午12点吃饭时间,排队的人不仅没有少,反而越聚越多,很多人索性打电话让朋友或家人送来小板凳和快餐。
他们为何如此坚持呢?答案就在脚下,不足6平方米的夜市摊位。
义乌银苑社区赵宅广场夜市推出400多个摊位,两天吸引了2万多人预约摇号。这意味着要抢到一个夜市摊位,最起码要PK掉50个人。
为何这么多人为之疯狂
赵宅村一村民说,村里研究决定把面积一万平方米的广场利用起来,筹建一个夜市,经营小百货和针织用品。“共有478个摊位,我们村自己留40个,剩下的拿出去出租。”
此前村里曾经刊登过招商广告,结果报名的人意外得多,超过2万人。这两天为了维持现场报名的秩序,村董事会还专门用钢管搭建一个通道,周围拉起警戒线。
一个普普通通的夜市摊位,为何让这么多人为之疯狂?
排队的陈志刚,30多岁,在义乌多处夜市有自己的摊位,他道出了其中的奥妙:赵宅夜市是不可多得的黄金地段,它离义乌最火爆的三挺夜市不过四五百米,升值空间巨大。三挺路夜市有763个摊位,预估总价值超过3亿元,每个摊位平均价值40万元左右,一年租金七八万属于正常。
而新筹建的赵宅夜市按照约定每个摊位只要交2万元押金,每年租金仅为6000元,相比而言要廉价得多。
“不拿三挺做比较,我在城西一个比较偏的夜市有3个摊位证,去年出让叫价两万六,今年就到6万了,赵宅夜市摊位证如果到手,岂不是拿到聚宝盆。”
陈志刚说,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未来三挺路夜市注定是要搬走的,这意味着附近要有一个夜市来弥补这个缺口,新成立的赵宅夜市成为他心中不二的选择。
“相比巨大的升值空间,100元的预约报名费又算得了什么,即使是百分之一的中签率也要比买彩票的中奖率高许多,谁不来试试呢!”
排队者多是摊位炒客
在现场,很多排队者和陈志刚一样都抱着“买彩票”的心理,而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其他地方拥有夜市摊位,那么他们有这么多精力经营吗?
“谁有时间去经营啊,过几年升值我就把摊位证卖掉了。”成功拿到抽签号的陈女士满面笑容地说,她就从炒摊中获益匪浅,之前贝村夜市一个摊位不到10万元她就拿到了,今年50万元转让给别人净赚40万元。“在升值的这段时间,我以市场平均价租出去,让别人经营,我等着升值就好了。”
更离谱的是,有些人对赵宅夜市摊位如何收取费用,出让的是产权还是经营权都不知道就来排队。“听朋友说能升值,我就来排队了,拿到了摊位再想其他的,反正用不了多少钱。”
拥有巨大升值空间让夜市摊位成为香馍馍,那支撑它生存的条件又是什么呢?三挺路夜市摊主陈先生分析说,义乌是一座“移民”城市,拥有上百万外来务工人员,这就带来了巨大的消费能力,成为夜市经营的保障。
“无论是价格还是时间,夜市都符合众多外来务工者的需求。外来务工者一个月的收入在2000元左右,专卖店商品动辄几百元,而夜市的商品几乎全在百元以下,符合他们的消费水平。”
“同时义乌拥有大量的外商,这些外商多是从比中国落后的国家来的,夜市廉价的商品就成为他们日常生活采购的对象,而一些好玩的东西又能吸引很多学生。”
多数夜市没有经过审批
义乌夜市如此火爆,那么到底有多少个?
当地一家网络媒体今年年初曾经专门做过调查统计,目前义乌城区及各乡镇有大大小小20多个夜市在经营,摊位的总数不少于5000个,经营户多达万人。
但这些夜市大部分没有经过行政审批,除了三挺路夜市是经过市政府审批委托市场开发服务中心管理外,其他夜市的举办主体有的是社区、有的是街道、有的是村级组织、有的是老年协会、还有的是民间自发组织的。
这就意味着炒摊者有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我们看中的就是那张摊位证,”陈志刚说,还好现在政府对于规范的夜市持包容态度,他也就没有那么担心。
摊位证,其实就是夜市组织方按合约规定给摇号中奖者颁发的经营凭证,摊位获得者只有经营权而没有产权。经营权有些是永久性的,有些是有时间年限的。对于炒摊者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是永久性的经营证。